標籤彙整:指定論文

00_innovarad_MFWu_meta-analysis_20250215_1299
2025 / 2 / 21

《統合分析工作坊》是一條鋪好前往論文發表的道路

 

作者:高醫 精神部 吳旻峰 醫師

 

 

00_innovarad_MFWu_meta-analysis_20250215_1299

 

 

 

學術研究的發表過程往往充滿挑戰,從選題、數據整理、圖表呈現、回應審查意見,乃至最終被接受,每個環節都需要嚴謹的思考與細緻的執行。在《統合分析工作坊》中,老師們以豐富的經驗與細膩的指導,為我們鋪設了一條相對順暢的道路,幫助我們在發表學術論文時更加得心應手。

 

 

找題目:從靈感到具體研究方向

 

選擇一個適合的研究題目,是論文成功發表的第一步。一個好的題目不僅要具有研究價值,還要能夠引起學界的興趣,進而增加發表的可能性。在這方面,老師們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從如何挑選合適的期刊,到決定 meta-analysis 的數量與關鍵賣點,每個細節都仔細的評估。

 

新思惟專程為課程打造指定論文,老師更以此為例,逐步拆解其選題過程,從前期主題的探索,到如何確認題目是否具有足夠的學術價值。而初學者可能常會因為數據不完整或參考資料不足感到卻步,但老師們提醒我們,這些問題都有明確的解決方式,只要確保研究有足夠的「梗」,後續的執行就會更有信心,不會因為缺乏方向而不斷推翻重來。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Yang_meta-analysis_20241221_907
2024 / 12 / 27

從一無所知,到獲得了進入 meta-analysis 的門票。

 

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楊麒翰 醫師

 

 

00_FB_innovarad_CHYang_meta-analysis_20241221_907

 

 

身為正在接受訓練的外科住院醫師,彷彿住在精神時光屋裡,每天就這樣在開刀、值班中一天天日子便過去了,驀然回首已是 2024 年年底。其實過去曾聽聞學長姐推薦新思惟的論文課程,但心中都覺得太忙太累而沒有多想,趁著這次在中部開課,終於下定決心報名參加,挑了一天沒有值班的週末來台中學習。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舉辦的工作坊,心中只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聽完之後只能說這個工作坊真的超讚,課程的價值遠超過價格,每個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帶我們從讀論文的角度無痛變成寫論文視角

 

自從報名完拿到課程指定論文後,我便利用下班後的時間仔細研究,無奈過去對於統合分析的知識一知半解,只知道看研究的結論,中間的研究方法、論文收錄等等細節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細讀指定論文的第二段時便充滿許多問號,也自己上網搜尋答案,但往往只是得到更多更複雜不了解的統計學名詞。

 

課程當天,兩位老師用短短時間深入淺出的分析,讓我能夠把指定論文先前讀不懂得地方好好了解一遍,就像是從老師們在撰寫這篇論文的視角出發,從題目的選擇及文獻如何篩選,如何從每篇選入的文獻中萃取出資料,萃取出的資料如果不一致時,要做什麼轉換,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從以前只是個統合分析讀者的角度,逐漸轉化為寫作者的角度,短短一天就能有如此的進步,只能說新思惟的老師們實在是功力深厚。

 

閱讀更多 »

01_fip_cover
2022 / 10 / 3

指定論文(2023-)

 

作者:新思惟國際講師助教群

 

 

01_fip_cover

 

 

為了更有效的教學,以及讓各位初學者更好應用,這次改款的核心,是「兩篇」新思惟講師與助教們合作,根據初學者打造的指定論文。其特色是,使用初學者能理解的簡單技術,先能起步,然後連續發表。

 

因為來上課的 PGY、年輕住院醫師漸多,如何剛進入一個新領域就能開始做統合,也是我們想要身教跟各位分享的,於是這兩篇指定論文的主題,都刻意避開講師助教們原本的生涯專長領域。避開精神科、復健科、放射科,而進入營養補充品、抗氧化物的領域。

 

我們實際用初學者學得會的技術,寫成這兩篇論文。然後再以這兩篇論文,做為課程發展教材,讓各位學習和上手,並說明達成論文連發的關鍵小技巧。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220730_0709
2022 / 8 / 3

2022 / 7 / 30(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20730_0709

 

 

做出整套『指定論文』投稿水準的圖表!」不只是互動實作的學習目標,更是讓大家可以終身應用的論文統計技能。有好課程的帶領,meta-analysis 變得更加容易寫、容易發。

 

參加過幾堂軟體實作的課程,新思惟團隊對於課程流暢度與學員實作可完成度,屬相當厲害的課程設計,確實能讓新手於一日的課程做出符合 SCI 投稿水準的圖表。

 

只要一天,就能學會投稿 SCI 的核心知識,從研究發想到論文撰寫架構,甚至連投稿等級的統計圖表也可輕鬆上手!課程中,直接教導各位使用 CMA 統合分析軟體;不用寫程式語法,僅是照著課堂指引及實作手冊做,forest plot、funnel plot 等圖表,兩小時內就能順利完成,讓您學有所成並且滿載而歸,踏上研究之路更有信心。

 

這門課,就是為研究初心者量身規劃,以系統化的學習,幫您省下試誤的時間。

 

謝謝講師用心準備的內容,言簡意賅,不浪費大家週末時間。

 

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只要破除寫論文的心魔,避開常犯的錯誤,就能大大提升被 accept 的機會。即使從來沒有發表過 SCI 論文,完全是新手,照著課堂上講師的教學內容與指引,也能在課後五個月,讓第一篇統合分析研究,成為研究履歷中第一篇 SCI 論文!在這個有 meta-analysis 的時代,沒資源的年輕醫師,也能學術起飛

 

新年度 IF 已公布,最新的趨勢和校友的經驗分享,都在新思惟之友。蔡校長評論:「今年的 IF 暴衝頗誇張的個別期刊不少,而且排名都亂掉了,跟以前的順序不一樣,不是雨露均霑的那種漲上去,而是高下互見。」

 

 

對於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LSChen_Meta-analysis_20180526_0809
2018 / 6 / 1

現學現賣,真的可以!

 

作者:基隆長庚醫院 家醫科 陳亮憲 醫師

 

 

01_innovarad_LSChen_Meta-analysis_20180526_0809

 

 

我在課前先讀了五次課前講義和指定論文,很有用,當天課程比較容易融入和吸收課程。記得蔡校長有說「讀五遍」,很重要,所以再寫一次,「課前讀五遍」。

 

 

跟著步驟,跑出圖表不是夢。

 

課程中學到很多口傳不文書的秘訣,又是很重要的「讀書讀不通,只有上課才能領悟的秘訣」。每個老師講得很多秘訣,很受用。

 

當天課間立刻找題目,依老師秘訣找文獻,第一次用三個關鍵字有 550 篇,大於老師的過勞篇數標準。第二次再多加一個關鍵字,縮小到 50 篇,又少於老師的篇數低標。後來決定自行「帶功課回家做」,第一次的五百篇有蠻多的 case report,我只能人工一筆一筆找出來,留下 original article,土法練鋼,過勞就過勞,生出一篇論文勝於過勞,對吧!

 

原本搞不清楚統合分析的統計,還先(偷偷地)買一本統合分析的統計書來看,但是不太懂,不過老師在課程中講得超清楚的,我兩個小時立馬跑出圖表,超開心的。灑花!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35_meta-analysis_20170311_1347
2017 / 3 / 17

感謝新思惟的努力與創新

 

作者:匿名

 

 

01_innovarad_35_meta-analysis_20170311_1347

 

 

統合分析的眉角真不少

 

所有對 evidence-based medicine 有點概念的人都知道,meta-analysis 的證據強度是位於金字塔頂端。但相對一般的 RCT 或甚至是 cohort study 來說,meta-analysis 由於不用自己辛苦的收病人,甚至還可跳過討厭的 IRB 似乎看似更容易入門?殊不知這 meta-analysis 也算是 original study 的一種,而且其中的學問還可真不少。

 

此課程延續新思惟其他小班課程一貫的規劃,從一個主題的各個層面切入,並邀請這方面最有經驗的講師授課。其中我最欣賞的,是曾醫師對於論文架構解說的那一堂課,曾醫師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將寫作此類論文的結構大綱,及各段需注意的事項清楚的點出來,其中對於過來人的角色,點出大家常卡關的一些小地方,讓人在笑鬧聲中功力大增一甲子。在曾醫師的第二堂課以論文發表的角度,與大家分析在資料蒐尋上的不同策略,也讓人耳目一新。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