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研究

00_meta-analysis_20250920_100
2025 / 10 / 22

2025 / 10 / 19(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250920_100

 

 

還沒來上課前,統合分析,是深奧研究的代名詞。

 

對多數研究者或學生來說,「統合分析」好像是只有學術大老才能進行。但其實,它反而是最適合「資源有限」的初學者入門的研究類型。

 

不需要收案、不用申請 IRB,透過公開的文獻資料與合適的邏輯步驟,一樣可以完成具有高學術價值的論文。正是這個原因,《統合分析工作坊》才會這麼受到歡迎。

 

在上課的過程,老師們每一步驟都有憑有據,甚至是最困難的題目發想,也可以透過工具讓新手自己探索挖寶,一邊上課,一邊已經在找題目了。

 

許多人卡在第一步:不知道該研究什麼。這堂課不只教你找題目,還教你怎麼讓找題目變得科學化,快速尋找、快速篩選、快速確定這個主題能不能做。

 

在 AI 時代,找不到題目已經不是你需要煩惱的事,反而,需要擔心的,是題目這麼多,我該怎麼安排時間把這些主題都一一寫成文章。

 

很多人一邊聽課,一邊就已經打開 PubMed 開始搜尋,課程進行到一半,題目也確定了,回家就能開始動工。動作快一點的學員,課後一年發表三篇,快速打造自己的學術產線

 

上課前,煩惱聽不懂;上課中,內心開心到睡不著;下課後,懊惱太慢來了!

 

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你不需要有統計基礎,也不用看得懂 R 語言。我們從文獻篩選、資料萃取、分組邏輯,到結果解讀與圖表製作,完全不用碰程式碼。中午的實作使用 CMA 軟體,就能做出可投稿的高水準圖表。

 

正確的 AI 工具使用方式很重要,避開了很多容易誤觸的雷區,值得!

 

我們都身處在 AI 時代,AI 工具確實能讓研究更有效率,但用錯地方,結果就可能變成災難。在《統合分析工作坊》中,講師們親自測試各種 AI 工具,並在課堂上示範:「哪些步驟可以靠 AI 加速」、「哪些部分一定要人工確認」。

 

比起自己摸索,我們幫你少走冤枉路。學習效率更高、品質更穩定,也更容易完成投稿。統合分析工作坊》就是這樣一堂,適合資源不多的你,正在起步的你,以及期待突破的你。

 

如果你的研究是教育領域,或是屬於很難找到對照組的領域,但有盛行率的資料,也可以寫出統合分析論文喔!

 

 

這幾年,課後成功發表的學員,包含了醫學生中醫師藥師護理師放射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除了課程本身的用心規劃,新思惟更打造了論述基礎,課後能透過線上 Office Hour 獲得幫助,解決投稿與 reviewer 應對等疑難雜症。在長遠的學術路上,協助各位培養出可複製的成功發表模式,讓研究之路行之更快、更久,讓寫統合不再是難事。

 

 

對網絡統合分析、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OfficeHour_139
2025 / 6 / 13

PGY 沒老師、沒資源,要怎麼在學術界活下來?

 

 

 

01_OfficeHour_139

 

 

答:(蔡依橙)

 

積極的幾位 PGY,進度飛快!

 

最近這幾個月的 Office Hour,有五位 PGY 很常來。

 

他們從上完課,有了概念並操作第一次後,認真的照我們的建議去做,然後找題目。

 

遇到困難就來問,所問的問題,從「令人有點擔心」到「其實同學雖然沒信心,但其實自己的直覺都是對的」,也就是真的從零基礎,逐漸走到懂得學術圈語言跟文化的狀況。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其中三位已經完成論文投出,另外兩位也快了。

 

所完成的,有傳統統合分析,也有網絡統合分析。

 

跟我們設定課程時規劃的一樣,這兩個課程都很適合初學者。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liaoft_Meta-analysis_20230820_0606
2023 / 8 / 24

手握研究及專業能力,才能建立「菜鳥主治」的關鍵優勢!

 

作者:阮綜合 外科 廖凡霆 醫師

 

 

01_innovarad_liaoft_Meta-analysis_20230820_0606

 

 

「菜鳥」兩字,不會讓你獲得特別待遇。

 

沒想到自己做了一個看似平凡的決定,卻影響了自己的未來,說得更明確的話—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

 

由於之前新思惟課程的好印象與收穫,打鐵趁熱,毅然決然手刀報名這次的統合分析課程。因鑒於身邊的同事不擅長統合分析這個方法或寫作技巧,除了傳統的統計方法及論文寫作外,也好奇亦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達到這項成就。畢竟未來脫離住院醫師後,對於主治醫師的資歷而言是菜鳥,然而與醫界同儕切磋、競爭中,不會因自己是菜鳥而有特別待遇,培養研究及專業能力乃為了讓自己能佔有一席之地,不被大環境淘汰。

 

臨床工作固然繁忙,難得之假日誠然補眠都不夠,衡量新思惟課程之前帶來的收穫,睡覺固然也是度過一天的方法,何不藉機充實自己?因此週六上午門診一結束,立馬搭上高鐵前往台北。

 

閱讀更多 »

202401016_meta_syniu
2022 / 12 / 22

臨床如此繁忙,新思惟帶我們從中找到做研究的訣竅。

 

作者:台中榮總 婦女醫學部 牛思云 醫師

 

 

00_FB_innovard_meta-analysis_20221217_1037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近來受訓醫院的研究風氣盛行,目標不再只是追求病人數量,還積極鼓勵大家發表論文,去國外參加研討會,並有新的產出。

 

婦產科常需要在醫院值班,其實待在醫院的時間不少,但經常有突發的事情,導致時間變得零碎。常覺得自己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進入狀況太慢,可能是對自己研究的目標和架構不夠清楚,而無法有效的利用時間。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806
2021 / 8 / 5

非醫學背景的研究者,也能快速學會統合分析!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210731_0806

 

 

人文教育出身,課中也能輕鬆聽懂。

 

首先,非常感謝您們精闢的解說,此次的研習中讓我快速理解 meta-analysis  的應用。

 

我是人文教育領域的研究者,meta-analysis 在人文教育領域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法。課中的主要案例,雖然屬於醫學領域,但經過講師們的說明,讓一竅不通的我在參與這次的工作坊後,對於這個方法學有了更多的理解。

 

從 0 到 1 的路程是艱辛且不確定的,我無法確定以自己的領域去找,是否能夠找到本次研習中推薦的比較型 meta-analysis 的題目,或許會有點困難,但至少我已經開始了。比起尚未聽課之前,現在的我好像有那麼一點點信心,似乎找對題目與方向,就能自己生產出一篇 meta-analysis 的大作。

 

閱讀更多 »

20201016_123907
2020 / 10 / 16

統合分析(meta-analysis)會像個案報告(case report)一樣沒落嗎?

 

 

20201016_123907

 

 

問:學長,meta-analysis 會像 case report 一樣,泡沫化嗎?因為我的老師一直叫我去加入他的研究,認為我做 meta-analysis 沒有用,以後期刊會不收這類文章。

 

答:從趨勢的角度來看,不會。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