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01_innovarad_RSLi_Meta-analysis_20181124_1109
2018 / 11 / 30

每當有需求時,總在新思惟找到幫助。

 

作者:馬偕醫院 婦產部 不孕症科 李日升 醫師

 

 

01_innovarad_RSLi_Meta-analysis_20181124_1109

 

 

有需要,所以我又來新思惟上課了。

 

這是我的第三堂新思惟課程,前兩堂是《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跟《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婷編按:李日升醫師第一次參加的新思惟工作坊,是《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並寫下深感一語驚醒夢中人之心得。)

 

報名這三堂課都是因為「實用主義」:第一堂《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是升遷需求,沒有論文就沒有位子、沒有薪水;第二堂課《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是因為覺得年輕主治醫師在試管嬰兒領域沒有口碑、沒有推薦,只能靠分享我知道的、我懂的、我可以的跟有需要的人分享,藉此讓他們了解我。

 

所以第三堂課,《統合分析工作坊》,主要是因為我沒有 wet lab、再來是,我們的領域有很多新的東西、新的發現,但是沒有相關的整理,我認為整理文獻這個市場應該很大,因為花時間、花精神、要讀、要分析、要篩選,而且這應該是我們初階研究者可以投入的。因此,我就報名了。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HChang_Meta-analysis_20181124_0618
2018 / 11 / 30

受益無窮的一堂課

 

作者: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教學研究中心 張郁函 組員

 

 

01_innovarad_YHChang_Meta-analysis_20181124_0618

 

 

從事研究的難度比以前更高

 

首先感謝小港醫院給予本人參與,由新思惟國際團隊所舉辦之《統合分析工作坊》課程,本人受益良多。

 

近來國內許多研究因受人體試驗委員會通過證明之繁雜程序、臨床收案時間經費,以及樣本數大小之限制,又近年來國家衛生研究院之健保資料庫,不再釋出資料光碟,須親自至衛生福利部加值中心進行分析等問題,使得大家從事研究之困難度日益提升,更降低大家從事研究之意願。

 

然而統合分析為一研究工具,可以藉由以往以發表過的研究成果數據,經過一連串文獻整理後,以 secondary data 概念再進一步以大數據之理念,聚集成大多數研究分析之趨勢。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826_0163
2018 / 11 / 26

2019 / 3 / 9(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19 年 3 月 9 日(六)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banner-01

 

 

不再畏懼論文,無資源也能起歩,觀念及軟體高效率學習,初學者就能做出高品質圖表,課後更有校友成功發表 SCI 論文!

 

新手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冒險記。(葉人豪 醫師)

[快訊] 葉人豪醫師參與團隊關於 simethicone 對大腸鏡檢查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刊登!

 

 

20180526_feedback_00001

 

20180526_feedback_00004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19 年 3 月 9 日(六)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線上報名

 

閱讀更多 »

00_FB_20181124_radar
2018 / 11 / 26

2018 / 11 / 24(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181124_rada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43 分,最高達 4.7 分,非常感謝大家在大選之日撥冗參與課程,並給予我們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主治醫師佔 47%,住院醫師佔 25%。講師、教授、護理師、藥師、營養師、教研中心組員、生科公司經理等,合計 28%。
  • 參加學員中,63% 尚未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
  • 老朋友佔 54%,新朋友則有 46%。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

 

但現在,我們已經度過了摸索期,整合過往經驗,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826_0577
2018 / 9 / 6

聆聽行家的實務經驗,看見研究的精髓。

 

作者: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生活服務產業系 陳淑貞 助理教授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826_0577

 

 

剛開始報名這門課,源自於我先生為新思惟的忠實粉絲,在他的鼓勵下,我倆同時報名,但是我對於統合分析的概念全無,直到 8 月初開始瀏覽新思惟網頁,才開始有一點點模糊的概念進入我的腦中。

 

進入神經迴路的最大刺激點,始於看指定論文及下載檔案,隨著時間一天天接近,meta-analysis 的一些關鍵字逐漸在我的神經迴路留下印痕。

 

由於我以前從事基礎研究,來到科技大學後轉換跑道,做以問卷為主的社會科學研究,在閱讀期刊時內心不時出現疑問:我目前的研究適合做 meta-analysis 嗎?

 

閱讀更多 »

2018 / 9 / 6

減法的藝術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與腦血管意外之統合分析,獲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刊登!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826_0184_MEPA

 

 

在討論這篇文章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介紹形成的背景:在我接受睡眠醫學訓練的期間,徐崇堯醫師對於統合分析的研究非常有興趣,而且我們在睡眠醫學的領域中,也對於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PLMS,periodic limb movement during sleep)這個尚未廣為人知的症狀非常著迷,主要是因為它很常見,而且很容易被民眾忽略。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睡眠期間肢體不自主出現的陣發性規律運動」,用白話方式來形容,就是個案在睡眠期間,手或腳會不定時的出現抖動、抽動、顫動等現象(但是這些活動又和癲癇的抽搐不同唷)。

 

聽起來很輕微,對吧?正是因為聽起來很輕微,而且對大多數個案的生活都不會有影響,所以這問題究竟能不能當作一個疾病也未可知。

 

但是隨著研究的進展,我們發現這個現象背後,可能有獨特的病生理學,與很多重大內外科疾病脫離不了關係,其影響力或許不亞於廣為人討論的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因此,我們開啟了一系列的「PLMS 與重大內外科疾病的統合分析」研究。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