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CMA

Meta-analysis_20210731_0803
2021 / 8 / 23

2021 / 11 / 7(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1 年 11 月 7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或台中高鐵捷運旁之會議中心 視疫情狀況而定)

 

 

banner-01

 

 

無資源,沒經費,只透過電腦搜尋資料庫文獻,靠自己成功產出論文有可能嗎?有的,meta-analysis 就是你的首選。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不需要 IRB 且免收案!

 

然而,即使想寫 meta-analysis 論文,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又要如何算出這些數據?新思惟理解大家的困境,以系統化的教學設計,帶您用一天的時間高效率學習,從論文規劃到文章架構,從文獻搜尋到統計圖表,課堂上通通告訴您。

 

最受好評的互動實作,更帶領您直接在自己的電腦,親手跑出統計、完成高品質的 meta-analysis 圖表!現在投資自己,將來 PubMed 上有你。

 

 

 

 

線上報名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62
2021 / 8 / 5

協助零經驗的 PGY,降低研究發表的門檻。

 

作者:北醫 林旻翰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62

 

 

初次參與院內研究,缺乏經驗而力不從心。

 

第一次得知新思惟是在我的醫學生時期,當時從網路廣告僅得知有一些投影片及報告設計的課程,對於見習階段的我來說,雖然有點興趣,在每次的臨床或學校報告中,總是希望自己兼顧內容之餘,也有一些設計的巧思,讓聽者能更融入其中,但當時的我因課業沒有立即的需求之下,沒能參與相關的工作坊或活動。

 

進入 PGY 一年之後,有機會參與醫院初步的研究計畫與工作,對於從沒有接觸研究的我來說,每天負擔臨床工作學習之餘有點力不從心,也因為少了許多臨床經驗,比較缺乏研究上的敏感度,對於整理臨床資料或是主題撰寫比較沒有方向。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806
2021 / 8 / 5

非醫學背景的研究者,也能快速學會統合分析!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210731_0806

 

 

人文教育出身,課中也能輕鬆聽懂。

 

首先,非常感謝您們精闢的解說,此次的研習中讓我快速理解 meta-analysis  的應用。

 

我是人文教育領域的研究者,meta-analysis 在人文教育領域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法。課中的主要案例,雖然屬於醫學領域,但經過講師們的說明,讓一竅不通的我在參與這次的工作坊後,對於這個方法學有了更多的理解。

 

從 0 到 1 的路程是艱辛且不確定的,我無法確定以自己的領域去找,是否能夠找到本次研習中推薦的比較型 meta-analysis 的題目,或許會有點困難,但至少我已經開始了。比起尚未聽課之前,現在的我好像有那麼一點點信心,似乎找對題目與方向,就能自己生產出一篇 meta-analysis 的大作。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48
2021 / 8 / 5

防疫期間就是寫論文,拚一篇自己的統合研究!

 

作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蕭玉屏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48

 

 

學妹課後成功發表了,自己也想寫一篇。

 

久仰新思惟蔡校長的課程,然而一直沒有機會上,疫情期間行程鬆了些,加上有來上過課的學妹大力推薦,我趁著防疫降至二級時,就立即參加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學妹說,她上課完收穫滿載,回去立馬發了一篇統合分析論文,真覺得超神奇的!我也希望自己可以追上腳步朝發表努力。

 

先上網看蔡校長的網頁資料,發現好多堂課都額滿了,也看到授課師資的論文與產能都相當優秀,學員們的留言都是正面的,再次給我不少信心,抱著期待又有點忐忑不安的心情,心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像他們一樣,發一篇屬於自己的統合分析論文?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86
2021 / 8 / 5

在 R1 結束前,讓自己培養出研究能力!

 

作者:眼科 陳彥如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86

 

 

從最先的遲疑,到慶幸有來學習。

 

從 clerk 時期,就久聞新思惟的大名,默默追蹤粉專、網頁很長一段時間,總是因為價格和對課程效果的遲疑,而怯步不敢報名。

 

從 intern、PGY 時期,零星寫 case report、case series,總是希望自己在學術上能更精進,看著許多學長姐、同學們在各大 center 寫 original articles,而自己所在的單位,因為科部和醫院等原因遲遲沒有產出,終於在 R1 的最後,狠下心來當作送給自己的禮物,報名了《統合分析工作坊》。

 

感謝老師們在上課時就把各種可能遇到的狀況先提醒我們,蔡校長在一開始就告訴大家:「今天沒有笨問題,也沒有不該問的問題。」真的讓人有種很放心、什麼都能問的感覺,尤其每堂課結束的問答環節,因為有著一起上課的同學們,分享自己做研究時遇到的瓶頸跟疑問,讓還沒開始起步的我,彷彿體驗了大家做研究的 struggle。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Meta-analysis_20210417_16_1142
2021 / 4 / 23

若想自給自足寫論文,統合分析是個好選擇。

 

作者:匿名

 

 

00_FB_innovarad_Meta-analysis_20210417_16_1142

 

 

這次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的最大理由、最吸引我的,莫過於「不用 IRB,一個人在家就能寫出可投稿 SCI 的論文」。IRB 真的很繁瑣、費時費力,且臨床論文也不容易想到好的研究設計,收集病人 data 更是耗時耗力。

 

當年的我,錯過了健保資料庫的黃金時代。現在只能眼睜睜看著健保資料庫的大門關上。如今要做健保資料庫,除非有團隊、找統計老師合作,否則就要自己學會 SAS 或 R(而且還要特地請假去加值中心跑)。因此,現在的我,更要好好把握統合分析的黃金黎明。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