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00_FB_20230708_radr
2023 / 7 / 10

2023 / 7 / 8(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30708_radr

 

 

全新改版後的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3 分,最高一堂達滿分 5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用課堂教的統計方法來寫論文,專家看過都沒得嫌!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閱讀更多 »

01_ERAIT_WuJY_03
2023 / 7 / 4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評估益生菌治療  COVID-19 患者的臨床效用之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01_ERAIT_WuJY_03

 

 

文章介紹

 

自 2019 年底爆發 COVID-19 以來,世界各國為了應對這一大流行病,研發了多種新型抗病毒藥物,以減少 COVID-19 的進展風險並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然而,這些藥物僅適用於高風險的 COVID-19 患者,且考量到藥物相互作用和可能的不良反應,無法普遍開藥。

 

為了尋找到其他可用、有效且安全的治療選擇,現有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可以調節免疫反應,並與 COVID-19 的胃腸症狀有關。具有調節腸道菌群能力的藥物,可能在 COVID-19 的預防 / 治療中發揮作用,因此天然化合物「益生菌」逐漸成為抗病毒治療的替代選擇。

 

現今已經有數篇隨機對照試驗(RCTs)報告了不同益生菌,對於改善 COVID-19 患者症狀、炎症標誌和臨床結果具有潛在作用,但是納入的患者數量較小,證據的品質較低。

 

對於益生菌在 COVID-19 患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透過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進行評估,試圖從中找出解答。他們檢索了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 ClinicalTrials.gov,收集截至 2022 年 2 月的 RCT 研究,共納入 8 篇,並比較益生菌在常規治療或標準治療時,用於 COVID-19 患者身上的臨床療效。

 

研究結果顯示,益生菌雖然對臨床結果和炎症指標的改善效果不明顯,但有助於緩解 COVID-19 所引發的呼吸困難、發燒和頭痛等相關症狀。

 

這篇文章為 COVID-19 的輔助治療給予進一步的證據支持,特別是在無法使用其他高風險治療藥物的情況下,對於那些正在經歷 COVID-19 症狀的患者來說,提供了一種可用、安全的治療選項,改善他們的病情和舒緩不適感。

 

 

恭喜吳政彥營養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MEPA_20211127_1123
2023 / 6 / 27

【長期心得】在生涯早期學會簡報和研究,讓 Office Hour 帶你走得更遠!

 

作者:神經內科 林佳彥 醫師

 

 

MEPA_20211127_1123

 

 

寫長期心得回顧,作為一種自我肯定與累積。

 

其實一開始看到這個活動,我有點猶豫是否參加,因為分享的校友都很資深,表現也都非常耀眼;另一個猶豫點是把自己的想法、做法都開誠布公,有點像是大庭廣眾之下穿內褲般害羞。

 

不過我漸漸認知到不是什麼事情都要一步到位,慢慢累積,不要覺得自己不夠格,像最近也開始學習當 reviewer(一開始還以為是詐騙,也有可能是 email 寄錯人,想說對方是隔壁棚精神科 journal,就以該科非我專長婉拒,後來另一個我有投的 journal 寄來邀請,我就想到校長所說:「認同這個社群的話可以加入。」)總是要像大富翁一樣累積,房子也買,研究所也蓋,建旅館也要涉足,股票也要炒。

 

反正校長也沒有訂定 criteria 要發幾篇,或是做到理事長才可以參加這個活動,況且拍照打卡送英修,何樂而不為?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611_0573
2023 / 6 / 19

2023 / 8 / 20(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3 年 8 月 20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Meta-analysis 作為一種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文體,只要有能連上網的電腦,就可以進行文獻收集與寫作,是許多缺乏資源研究者在這個時代的機會。然而剛接觸統合分析的新手,對於主題怎麼訂、文獻怎麼找,甚至是和一般文體有何不同、有什麼須注意的,難免產生許多疑問。

 

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由具多篇統合論文發表經驗的講師們打造課程,以資深研究者與審閱者的經歷,來提點論文投稿中需避免的錯誤;講師和助教們更設身處地,攜手踏入不熟悉的新領域,以新手身分運用課程內容,從頭發表全新論文,再將成功發表於約 6 分期刊的論文,融入課程教材與教學設計。(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撰寫一篇統合分析論文的流程,從找題目、評讀文獻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初學者容易卡關的部分,課程中皆會分享。我們用最好懂、最有效率的課程設計,協助學員快速學會,而新思惟工作坊最著名的互動實作,更要讓學員能在課程當天,親手跑出統計,做出高品質的投稿等級圖表!

 

為了協助學員走完發表的最後一哩路,新思惟更推出每週一次的蔡校長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協助學員解決課後卡關問題,邁向成功起步。多位校友認證相當有幫助,不僅限於醫師,各行各業的校友都有發表實績!

 

 

 

 

 

立即報名 8/20(日)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820_1257
2023 / 6 / 19

2023 / 8 / 20(日)課程記錄

 

 

 

 

 

 

 

2023 / 8 / 20(日)活動內容

2023 / 8 / 20(日)課程講者

2023 / 8 / 20(日)報名截止

2023 / 8 / 20(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23 / 8 / 20(日)課程照片記錄

2023 / 8 / 20(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最新活動

 

 

01_innovarad_SYNg_Meta-analysis_20230611_0892
2023 / 6 / 15

非醫學領域的博士生,也能快速理解統合分析的重點。

 

作者:國立成功大學 伍思縈 同學

 

 

01_innovarad_SYNg_Meta-analysis_20230611_0892

 

 

參與於 2023 年 6 月 11 日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由「新思惟國際」舉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是我作為一位博士生,一次難忘經驗。

 

工作坊的設計非常獨特,講師們與助教們即便擁有專業人士的身份,但在設計課程時,還是從初學者的視角思考,踏入未知領域並成功完成兩篇論文。實際體驗初學者在起步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障礙,並將這些經驗融入課程設計中。也因為講師也經歷從 0 開始到論文實際產出的過程,更能協助初學的我們,跨過容易掉入的陷阱,也讓我們擁有獨立起步的技能。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