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曾秉濤

thanks-01
2020 / 12 / 28

2021 / 3 / 13(六)報名額滿

 

 

thanks-01

 

 

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2021 / 3 / 13(六)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現已額滿。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閱讀更多 »

01_SR_TsengPT_48_WuMK_05
2020 / 12 / 22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停經轉換期與之後的婦女,使用抗憂鬱劑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SR_TsengPT_48_WuMK_05

 

 

文章介紹

 

停經轉換期,以及停經後的婦女,可能產生憂鬱症狀,但是否該使用抗憂鬱藥物,目前仍有爭議。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做統合分析,看看既有文獻的初步結論。

 

收入 7 篇研究,共 1676 人,統合後發現,抗憂鬱劑在停經轉換期與停經後的婦女,能有效減輕憂鬱症狀,不過也比較有可能因為相關的治療副作用,而中止服藥。

 

如果在臨床上,遇到不確定是否適合給藥的狀況,查過文獻後,雖然文章多但卻沒有確定結論的議題,做個統合分析,除了能知道究竟以實證來說,是否適合給藥,順道將整理過程寫成統合分析,也相當不錯!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1107_1510
2020 / 12 / 21

2021 / 3 / 13(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1 年 3 月 13 日(六)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banner-01

 

 

【特別公告】2021 年第一班,前一梯次已累積 10 幾位來不及報名的學員候補,別再找藉口拖延或自我摸索,早報名,早發表!

 

 

一天學會統合分析,以發表 SCI 論文為導向,初學者也能畫出投稿等級的圖表!為自己拚一下,替明年論文大噴發先卡位。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正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不求人,用自己的電腦,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無論你是想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這堂課,將帶你深入了解論文產出的必經過程,手把手教你統計製圖,協助你將寫作、發表效率最大化。

 

新思惟推出的研究課程,一路走來協助許多校友突破寫作困境,邁入學術起飛,至今累計發表 SCI 已經超過 1800 篇!今年,更有校友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用一天的時間,最大化寫作與發表效率。現在投資自己,將來登上 PubMed 有你!

 

 

 

寫論文,當然要走最短路徑!

 

 

20201107_feedback_00002

 

20201107_feedback_00001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21 年 3 月 13 日(六)9:00a – 4:4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線上報名

 

閱讀更多 »

01_SciRep_WuMK_04
2020 / 12 / 16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對於利他能於中低智能過動症患者的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SciRep_WuMK_04

 

 

文章介紹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患者,常合併智能障礙,並影響之後的相關學習。利他能類的藥物,是第一線的治療,不過,過去並沒有針對「智能障礙或邊緣性智能的 ADHD 患者」,使用利他能後的效益統合分析。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主題做探索。

 

經過文獻搜索後,共取得 8 篇研究,收入 242 位使用利他能類藥物的受試者,並有 181 位對照組,結果發現,利他能類藥物的確能顯著改善症狀,劑量也與症狀改善相關。

 

作者認為,利他能類的藥物,被確認在「智能障礙或邊緣性智能的 ADHD 患者」治療上,是有其效益的。

 

 

恭喜曾醫師!

 

2021/5/24 更新:本文被國際知名學者 Christoph U Correll 引用,並刊登於頂尖精神科期刊 World Psychiatry,快訊由此去。 [快訊] 曾秉濤醫師統合分析,獲世界知名學者於頂級期刊 World Psychiatry,評為高品質資訊!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PHTsai_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9
2020 / 11 / 13

因為需要這項能力,於是我來上第二堂研究課程了。

 

作者:三軍總醫院 腎臟內科 蔡炳煌 醫師

 

 

00_FB_innovarad_PHTsai_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9

 

 

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再次來到新思惟的課堂,這次報名的是《統合分析工作坊》。醫院內有許多統合分析的高手,不須依賴他人,就可以穩定產出 original article,而我,對於統合分析文章的了解卻是貧乏無比,遑論撰寫統合分析的文章。

 

幸好,包括研究的規劃、通篇論文的架構、如何萃取各研究重要的資料,以及圖表應該如何製作及呈現,在這一整天的課程裡均有做講解。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2020 / 11 / 13

為了職涯、更為了初衷,要產出自己的文章!

 

作者:台南市立醫院 胸腔內科 陳長宏 主任

 

 

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找回寫 paper 的初心

 

從事臨床工作已許多年,每次拿到了統合分析的文獻,通常只會看 abstract 裡的 conclusion,其他圖表大概只會看小正方形搭配短線在那邊移來移去,或是小圓圈在一個三角形裡面跑來跑去,抑或是一堆紅黃綠的馬賽克,meta-analysis 對我來說大概就只是這樣,只要照著 conclusion 裡面講的做就好了!

 

壓根沒想過自己能不能寫出這種文章,但畢竟現實殘酷,雖說在臨床工作上已有一碗飯可以吃,但是老闆還是想把你碗裡的飯慢慢挖走,讓你做更多的工作,而前輩們沉溺在「過往我們如何如何」的榮光中說教。如果有 paper 發表,不僅飯會被挖的少一點,也可以不用太鳥前輩(但還是要畢恭畢敬啦)。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