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計軟體

meta-analysis_20230513_0327
2023 / 5 / 18

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現況,我必須準備的更加周全。

 

作者:高雄長庚 精神科 林侑緯 醫師

 

 

meta-analysis_20230513_0327

 

 

在申請住院醫師時,因為嚮往的科別容額不多,面試季將近尾聲時,常常都已經可以指認出哪些總是榜上有名的優秀同儕。在空氣快要凝結的面試休息區,我常會選擇破冰以緩解緊張情緒,也鑒於對強者的好奇心,也把握機會多與總能脫穎而出的同儕聊聊。

 

前輩們選才的立基,當然是對科部未來發展助益高、配合度也高的能與共謀之士,各醫院也會有不同的特色與考量,然而,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重榜率最高的幾位優秀同儕,皆不約而同在申請當下已經有原始論著的發表。

 

冷汗直流,即便自己從實習開始一路胼手胝足,把握機會,積極爭取至今也只有寥寥數篇 case report 與 letter to editor,相較之下,履歷的文字密度更顯寂寥。但也深深感到幸運,在競爭對手是這些怪物的前提下,還願意給我機會的前輩們,你怎麼能讓自己的伯樂失望!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SShieh_Meta-analysis_20220730_1024
2022 / 8 / 5

困難的統計軟體,課程用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傳授。

 

作者:萬芳醫院 教學部 謝承賢 醫師

 

 

00_FB_innovarad_CSShieh_Meta-analysis_20220730_1024

 

 

在醫學生時期,我認為我只是一個無法踏入論文世界的小小醫學生,因為撰寫論文不知道要從何下手。找題目、選擇文體、統計軟體、寫作時如何一刀斃命、投稿時如何避開地雷,不僅不會解決這些問題,更精確地說,是根本連有這些問題都無法預期。

 

 

有了明確的指引,將寫論文的「問答題」變成「填空題」。

 

上完新思惟的課程後,或許某種程度上來說,心中的想法是從「知道寫論文很難」變成「知道寫論文為什麼很難」。但有了明確的指引方向後,開始可以將寫論文這個工作一步一步拆解、為自己的寫作目標訂定工作進度,而且把寫作從「問答題」變成「填空題」。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KHTing_Meta-analysis_20210417_1289
2021 / 4 / 23

連高手都前來上課,我更要好好學習與複習!

 

作者:雲林基督教醫院 心臟科 丁革新 醫師

 

 

00_FB_innovarad_KHTing_Meta-analysis_20210417_1289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新思惟國際的課程,雖然臨床業務繁忙,有幸能擠出時間參與這 meta-analysis 工作坊。在經過一整天密集課程的激盪,發現同行學員有些是箇中老手,而大家無不聚精會神、努力去汲取知識,為求滿載而歸,因此更加強我學習的動力與決心。

 

 

統合分析的發表門檻低,是研究者的寫作契機。

 

首堂課,蔡校長即點出 meta-analysis 幾乎不需要 IRB,因此對於研究資源稍嫌不足的醫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契機。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hungsk_Meta-analysis_20191222_0254
2019 / 12 / 27

這是我目前用過,最容易上手的統計軟體!

 

作者:台北慈濟醫院 麻醉部 洪聖凱 醫師

 

 

01_innovarad_hungsk_Meta-analysis_20191222_0254

 

 

課程的用心,即使來很多次,依然看得見。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新思惟舉辦的工作坊了。每一次都可以感受到新思惟國際的用心之處。課前提問的回答鉅細靡遺,和講師上課的內容相互呼應,涵蓋的內容也相當廣泛,統合分析的推薦書籍、該用什麼樣的工具。事先讀過課前問題,可以讓我更容易進入狀況。

 

和之前使用過的統合分析軟體相比,我發現 CMA 真的比較容易上手,不用一直使用軟體的跳出視窗來輸入,不用撰寫程式語言。直接貼上 spreadsheet,就可以 run analysis。實際操作,就能理解為什麼蔡校長選擇 CMA,當作入門授課的軟體。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CLin_Meta-analysis_20191222_0681
2019 / 12 / 27

寫論文最難的「想題目」,居然可以從這些地方找到。

 

作者:新竹馬偕醫院 精神科 林怡均 醫師

 

 

01_innovarad_YCLin_Meta-analysis_20191222_0681

 

 

論文寫作不卡關,真的可以模組化。

 

醫學日新月異,在治療上,有些新的概念還在眾說紛紜時,想透過學習統合分析的研究方式,為自己的臨床問題找答案。

 

在新思惟安排的課程中,可以透過課前提問,了解在統合分析中,大家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校長也在課前問答的內容,提供一些上課前以及上課後可以努力的方向。

 

大家都說,統合分析最難的是「想題目」,張凱閔醫師用指定論文,讓我們了解他題目背後的發想是怎麼形成的,除了不斷更新自己領域的知識外,多了解過去大師們的文獻回顧,也是題目的來源之一。對於治療和結果的設定,也都有其學問。做中學,雖然有些路走的迂迴,但是每一個走過的點都有意義,這樣的心理建設,是做研究的人一定要具備的。

 

在論文架構的拆解上,曾秉濤醫師無私地分享論文寫作該怎樣的設定寫作的順序,才不會卡關,這也很符合我的個人經驗,聽來點頭如搗蒜。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