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reviewer

00_FB_innovarad_YRLi_Meta-analysis_20210417_1350
2021 / 4 / 23

醫學生也能親手做出投稿等級的精緻圖表!

 

作者:慈濟大學 醫學系 李宜融 同學

 

 

00_FB_innovarad_YRLi_Meta-analysis_20210417_1350

 

 

沒有資源的醫學生,要怎麼生出論文?

 

對於剛涉足醫學研究的醫學生來說,我們既沒有團隊,也沒有經費,更沒有研究設備與資源,甚至連發掘臨床問題的敏銳度也都還相當不足,這樣的窘境,說真的,要成功完成一篇單純的 case report 就相當不容易了,更何況是一篇 original article。

 

所幸近年來,meta-analysis 文體越來越蓬勃發展,meta-analysis 不需要一整天泡在 lab,也不需要臨床收案與 IRB 審核,只要有一台筆電,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獨自進行,再者,這種文體在多數期刊也都願意被作為 original article 刊登,這樣的文章,正適合無助且孤立無援的我們。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YSLin_Meta-analysis_20201107_0914
2020 / 11 / 13

從對課程半信半疑,到一口氣報名兩堂課。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病理部 林昀姍 醫師

 

 

00_FB_innovarad_YSLin_Meta-analysis_20201107_0914

 

 

一次報了兩堂課,是因為意識到自己需要。

 

身為網路和臉書的重度使用者,雖然很早就看過新思惟的廣告,時不時就會從滑臉書的指縫中跳出來,不但配上精美照片,還有誇張多的好評,那時總是半信半疑,然後又默默的選擇性忽略。

 

但是各位一定很好奇,如果劇情照這樣展開,我怎麼會乖乖在電腦桌前,打下這篇心得呢?這突然間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我不但報名了課程,而且還是報名同週末六日連續兩天的精實挑戰),需要先前情提要一下,因為敝科是二線冷門科,但是專科通過率是所有專科中至少前五低的吧,所以在住院醫師訓練階段期間,一直都把解決繁重的工作量和力拼專科考試放在首要。

 

而且因為檢體量大,科內主治醫師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再帶住院醫師進行研究或是寫論文這方面的教學(對,就是被放牛吃草了),大多時候都是低頭埋首自己的報告,以及和其他科的合作。

 

(婷編按:林醫師隔日參加的另一堂為《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同樣也寫下了滿滿的心得,若想了解林醫師在此課程的收穫,請往這邊走。)

 

 

幸好有新思惟,幸好我來上課了!

 

但人總是會長大,當順利考過專科考試後,因為沒有論文,頭銜看起來就有那麼點的彆扭,也考慮過要繼續念研究所,可是時間有限,還要養家糊口。求助於科內學長姐呢?同樣都是主治醫師了,又有誰會來手把手的從頭教你發表論文呢?好險有新思惟!

 

下定決心報名新思惟課程,狠刷兩筆報名費,大概是近期內最衝動的購物了(笑),但是人要突破舒適圈,勇於做新的嘗試,才會看到不同的世界吧!後來再回想一切,真的很值得。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YWei_Meta-analysis_20201107_1088
2020 / 11 / 13

講師們毫無保留的教學,完全掃去我的擔憂!

 

作者:桃園長庚 中醫部 魏禎瑩 醫師

 

 

00_FB_innovarad_CYWei_Meta-analysis_20201107_1088

 

 

我想,大概很多人跟我一樣,都默默地在新思惟的臉書網站上徘徊過,看著一次次課程資訊、學員心得、榮譽分享,但遲遲未動身前往上課。在上個梯次便打算報名,但下定決心時,早就又額滿,這次報名資訊一出來,決心不再錯過。就想實際聽一回,經驗豐富的前輩們,如何引領我們進入 meta-analysis 的大門。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Tse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686
2020 / 11 / 13

從無到有跑出統計圖表令人感動,但課後還要持續練習!

 

作者:台北榮總 胸腔部 睡眠中心 曾俊賢 醫事檢驗師

 

 

00_FB_innovarad_CHTse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686

 

 

不用送審、隻身就能完成,真的嗎?

 

「統合分析」,一個之前完全不知道的名詞,也沒聽過週邊的人提起,一開始甚至以為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統計方法,或是統計軟體。

 

記得第一次看到它是在新思惟的 Facebook 上,Facebook 在短暫的時間內,常跳出相關介紹文章,這個對我來說非常陌生的名詞,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在稍微對它一知半解後,準備要報名時,沒想到當時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梯次竟然額滿了,只好苦苦等待下次開課的機會了。等再看到這個梯次的開班資訊時,便馬上報了這次課程。

 

上課時,經由老師精闢的解說,讓我對於統合分析的認知從零到有。一個可能不用送審,或是只要簡易審核 IRB 的研究論文,是第一個吸引我的目光的地方。看到周圍的先進醫師們,為了送審 IRB 來來回回花費了許多的時間與心力,就讓我心生畏懼。再來是只要單兵就可以完成,對於我這個總是夜間上班生活的人來說,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與方向。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216_0918
2020 / 8 / 13

驗證自己學會了撰寫統合分析的技能。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胃內注射肉毒桿菌素作為減重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Obesity Surge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216_0918

 

 

其實題目就在身邊,等著自己發掘。

 

今年年初,在老師的鼓勵下,參加了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課後在回程的高鐵上,想說打鐵要趁熱,趁著剛上完的熱情,開始動手尋找適合的題目。然而在搜尋題目的過程中,雖運用了課堂所學技巧,但是,許多我想得到的題目別人早就做完,馬上遭受滿滿的挫折,光是尋找能夠下手的題目,就耗費掉許多時間與精神。

 

所幸在與老師討論臨床事務的過程中突然察覺,胃鏡注射肉毒桿菌似乎是個不錯的題目,立刻在網路上搜尋,正好這個題目離上一篇 meta-analysis 有段時間,最近也有新的 RCT 發表,趕緊跟老師同事們著手蒐集 data,看來,有時候好的題目就在手邊,只是有沒有被發現而已。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_JYWu_Meta-analysis_20200523_1222
2020 / 5 / 28

爬再多文,不如親自扎實上一堂。

 

作者:吳政彥 營養師

 

 

01_innovarad__JYWu_Meta-analysis_20200523_1222

 

 

報名費對我是一筆龐大開銷,身為一個資深鄉民,做任何重大決策前,先拜讀 PTT 是基本的,「新思惟」也不例外。然而眾鄉民評價正反參半,看來看去仍是沒有定論,最終,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決定賭一把,親自見證這筆錢的價值所在。

 

 

原來,EBM 金字塔最高階的存在並不複雜。

 

說起 meta-analysis,依稀記得是 EBM 實證金字塔頂端的統計方法,又因自學過程頻頻受挫,自然而然就和操作困難劃上等號。而新思惟就像是「衝刺班」,透過老師們循循善誘佐以活潑生活化的舉例,過往的統計難題瞬間茅塞頓開,大幅提高統計的可近性。

 

課程內容更是提綱挈領,完整闡述一篇文獻如何產出,從主題發想、搜索文獻、段落撰寫順序及撰寫細節,學習到很多技巧,超級受用!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