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01_JCEM_PengCH_06_HuangHK_21
2020 / 11 / 4

[快訊] 彭瓊慧醫師與黃暉凱醫師團隊,關於治療亞臨床甲狀腺低下是否能降低死亡率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刊登!

 

 

01_JCEM_PengCH_06_HuangHK_21

 

 

文章介紹

 

在亞臨床甲狀腺低下的患者,使用甲狀腺荷爾蒙治療,究竟是否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目前並不確定。彭醫師與黃醫師團隊,預計根據既有的文獻,做出統合,並提出結論。

 

研究收入了 5 個觀察性研究、2 個隨機對照研究,共 21055 位患者,統合後發現,整體來說,甲狀腺荷爾蒙治療,對於患者的整體死亡率與心血管死亡率,並沒有造成統計上有意義的差異。不過,分組分析發現,在較年輕的患者族群(< 65-70 歲),使用甲狀腺荷爾蒙治療,會顯著降低整體死亡率與心血管死亡率,但在較年長的患者族群(≧ 65-70 歲)則無此效果。

 

對於文獻上具有爭議的主題,快速的做統合,並指出大概的方向,甚至找出有意義的切分點,對於臨床工作以及未來的研究設計,都能有很大的啟發。

 

彭醫師目前於美國接受內科住院醫師訓練,並預計申請內分泌次專科,由於內分泌相關主題的發表不少,部分也刊登在內分泌頂尖期刊,取得相當多世界頂尖醫院的面試機會!

 

 

恭喜彭醫師與黃醫師!

 

閱讀更多 »

01_nutrients_ChiangMH_01
2020 / 10 / 28

[快訊] 江敏嫻醫師團隊,關於術中維他命 C 與術後止痛藥使用之統合分析,獲 Nutrients 刊登!

 

 

01_nutrients_ChiangMH_01

 

 

文章介紹

 

關於維他命 C 的止痛效果,目前仍無確定結論,江醫師團隊預計統合既有的隨機對照研究,取得截至目前為止的初步結論。研究以術後的急性疼痛為指標,分析術中給予維他命 C,究竟有沒有減少術後止痛藥使用的效果。

 

收入 7 篇隨機對照研究後,發現術中使用維他命 C 者,術後 1 小時的疼痛指數、嗎啡類藥物使用量,都比較少。術後 24 小時也有類似發現。分組分析發現,能減少疼痛與止痛藥使用的,是靜脈注射的維他命 C,在口服組則無此效果。

 

本文確認了靜脈注射的維他命 C,對於術後止痛的效益,作者並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朝著更精確的劑量、對慢性疼痛的效益等方向,繼續探討。

 

這個統合分析漂亮的地方在於,純粹選擇隨機對照研究,品質高,而篇數依然不少。整體分析有意義外,更找到漂亮的分組分析切入點,使文章整體故事完整,可讀性高。

 

 

恭喜江醫師!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200920_0270
2020 / 9 / 23

2020 / 9 / 20(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00920_0270

 

 

新手想要學術起步,總是卡在沒資源、沒經費、沒時間,覺得寫論文變得好難。好在現今有一種研究方法,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也能拚出自己的成績!寫作 meta-analysis,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讓你不再受困於資源稀缺。

 

新思惟推出一日工作坊,以快速發表統合分析文章為導向,提供系統化的學習,幫助新手們將起步門檻降到最低;從前端的研究設計、文獻搜尋,到後端的統計圖表設計、投稿策略及技巧,每個過程都一一拆解、毫不馬虎,帶領各位掌握此種研究方法的精髓。

 

給初學者很好的整理跟提醒,會激起與會者親自嘗試的興趣。

 

能在短短一天對 Meta-analysis 有基本的認識,真的是很值得,還學會 CMA 的使用,與圖表的優化。

 

中午的互動實作,學員們一開始操作統計軟體,看著陌生的介面難免感到自我懷疑,不過在講師、助教手把手的指導之下,經過 2.5 小時的演練後,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電腦,跑出好看且能發表的 forest plot & funnel plot!即使你是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產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就是如此激勵人心!

 

從早到下午,充實、很有內容、很實際,特別喜歡互動實作的過程,完全不浪費任何時間!

 

在醫院以論文數為指標的體制下,越早突破學術困境,越有機會邁向更好的發展,因此近年來有不少資淺的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年紀輕輕就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期許自己能盡早成為獨立的研究者。

 

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過來人,深知自己一個人摸索起步並不容易,所以將個人經驗轉化為課堂知識,直接帶各位踏出統合分析的第一步,精準地解決菜鳥上路的所有問題,以高效的學習幫助大家一次到位!

 

很有學習效率的學習課程,期望自己能快速產出 paper。

 

工作坊開課至今已協助多位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其中有校友還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可見掌握這個好工具之後,論文發表真的是指日可待!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82
2020 / 9 / 3

Meta-analysis 新手,一天做出期刊等級的圖表!

 

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蘇吉禾 博士生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82

 

 

從課前的忐忑不安,到課後的成就滿滿。

 

身為 meta-analysis 的新手,我在上課前很忐忑不安;有試著去圖書館借書來看,因為沒有相關知識,所以難以讀懂,此外,也試著在網路上搜尋一些資料來自學,但仍是看不懂。

 

最後,我依照新思惟的課前通知,在課前讀完指定論文,還有閱讀課前提問的檔案後,便去參加工作坊。沒想到一整天下來,我居然能親自做出跟期刊論文一樣的圖表,非常有成就感,也對新手要學習 meta-analysis 有更多的認識與可行的方向,以下說明自己的學習心得。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28
2020 / 9 / 3

離開醫學中心後,用統合分析耕耘學術之路!

 

作者:成大醫院 斗六分院 骨科部 劉原輔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28

 

 

離開醫學中心的我,如何持續耕耘學術?

 

今年八月剛升上主治醫師,依照著科部安排來到斗六分院。在離開前老師們就耳提面命提醒(恐嚇) 我:「即使離開醫學中心仍然不可與學術脫鉤,未來才有機會回來。」

 

住院醫師時期,雖然參與過臨床研究,也順利有論文發表,但那是享有良好的資源與研究環境才有這樣的機會順利產出,而今離開醫學中心保護傘的我,真的有能力跟機會持續產出研究論文嗎?

 

因為這樣徬徨不安的心,促使我想找尋在資源有限下的其他研究方式,在過去搜尋或閱讀期刊時,常會看到統合分析這類文體的文章,心裡想著:「這會不會是我現階段的一線生機?」但想要著手進行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88
2020 / 9 / 3

學會統合分析,做研究不再是一種奢求!

 

作者:三軍總醫院 黃嘉崙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88

 

 

臨床研究出現瓶頸?別怕,統合分析有解方!

 

幾年來,待在醫學中心,身旁有許多研究的學習標竿與楷模,醫院的研究風氣亦是相當普遍,互相討論、互相學習,總覺得研究就在身旁、俯拾即是,是理所當然的,研究並非是一件困難的事。

 

然而,自從離開醫學中心到分院服務,非醫學中心的醫院多是以臨床服務為導向,各地皆然。臨床研究的資源頓時減少許多,每日臨床服務就會占據大量時間與精力,再加上家庭生活必須兼顧,壓縮了更多原本可以運用的時間,研究根本無法延續,變成一件極為困難的事。

 

研究這檔事,反而變成一種奢求。但自己不願屈就現實,仍希望能維持自己的研究能量,期盼能保持熱忱。

 

就在這天人交戰、心力交瘁,對研究未來有著無比徬徨,幾近放棄狀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海外學成歸國的大學同學聊起臨床研究的未來,談到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未來發展與臨床貢獻,相談甚歡,並有許多想法與構思產生。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