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研究某個疾病的社交技巧,在彙整 data 時,發現有些數據,有 self-report 和 parents report,填資料者不同,該怎麼跑統合?又,社交技巧評估工具,並非所有文獻都使用相同的,可以合併一起跑資料嗎?
答:(蔡依橙)
你要先知道這兩種 report 一般會怎麼處理,例如,一般大家覺得差不多,還是一般大家覺得意義不同。
問:研究某個疾病的社交技巧,在彙整 data 時,發現有些數據,有 self-report 和 parents report,填資料者不同,該怎麼跑統合?又,社交技巧評估工具,並非所有文獻都使用相同的,可以合併一起跑資料嗎?
答:(蔡依橙)
你要先知道這兩種 report 一般會怎麼處理,例如,一般大家覺得差不多,還是一般大家覺得意義不同。
問:請問 meta-analysis 當中,把不同量表但是測同一個 outcome 的研究整合在一起,要用 Cohen’s d 還是 Hedges’ g 比較好?
答:(蔡依橙)
Hedges’ g 比較好,尤其在小樣本的時候好很多。這個蠻細微的,你也不用解釋,就直接選 Hedges’ g 來出圖就好。
問:校長好,我寫了一篇統合文章,納入 6 篇做分析,結果跨中線(不顯著),投稿後,其中一個審閱者認為,文獻評讀中,有一篇為高風險,建議我去掉,並重作分析。
所以我應該是保留原本 6 篇做 systematic review,但在最後做 meta-analysis 去掉這篇嗎?流程圖的最後一格,寫 6 篇收入評讀,但量化分析只有 5 篇,這樣嗎?
答:(蔡依橙)
你的流程圖,最後一格忽然從 6 變成 5,卻沒有寫出排除理由。我認為即使應付了這個審閱者,但其他的審閱者,或者刊出後看見的讀者,可能會覺得很怪,甚至有意見,寫 letter to editor 來表達困惑。
所以真想變成 5 篇,要在之前的步驟就用清楚的規則把它剔除。在 Materials and Methods 也要重新設定 inclusion / exclusion criteria,這樣才標準。
也就是說,我們規定一個考試方式,有筆試,有口試,明明人家考進來 6 個,我們不能在榜單出來後,才說「我覺得這個人品質不好」,就刪掉 1 個。
真要做,就是在口試的時候直接打低分,也就是 exclusion criteria 就要先講;不然就是 protocol violation 了。
問:校長好,之前提過,我收錄的多篇研究中,有篇 crossover 的。上次你跟我說,就拿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果來輸入,也就是 washout period 之前的。但我仔細看了他給的 results,並沒有給第一階段的結果,也沒有報告對照組的結果,甚至連 p 值也沒給詳細。這種怎麼處理呢?
答:(蔡依橙)
首先是,crossover study 的統計方式跟結果報告並不固定,所以要仔細閱讀他的統計方法,看看他到底是怎麼統計跟怎麼呈現的。
我跟同學進一步討論後,發現這篇其實是用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去統計,數據報告也算完整,只是用詞上有點不精確,但真的是可以直接把整個研究拿來使用的,甚至不用只拿第一階段數據。
(這篇問答是互動式的,有兩階段。這也是 Office Hour 的常見模式,如果校長覺得事有蹊蹺,會繼續詢問重點以釐清,精準解決同學的疑惑。)
問:校長好,想確認統合分析的一個問題。若有些文章是 paired t test 的結果,有些文章是 student t test 的結果,是可以一起統合嗎?還是要分 subgroups?
答:(蔡依橙)
這個問題有點怪,可能要請你進一步給我細節。
因為通常我們要比較的統計項,在不同的研究中,會用類似的統計法,像這樣用不同統計法的,我會擔心他們是不是並不應該被拿來一起統合。
例如:paired t test 是用在同一個病人手術前後的數值比較;Student’s t test 則是用在不同病人被分兩組後的數值比較。這兩種數值並不相同,其實不應該拿來統合的。
問:課後找到主題後,我的統合分析,總分析搞定了,正在切 subgroup。我想切左右側分別來看,但其中有一篇研究,其左右側沒有寫清楚,這篇可以直接去除,只做總分析,不放到 subgroup 分析嗎?還是乾脆不要用左右側來分析 subgroup?
答:(蔡依橙)
可以的,你可以去掉這篇,就說這篇 unspecified,所以不納入左右側分析。
方法學 Materials and Methods 那邊,記得說缺資料的你都會寫 Email 去要。之後結果 Results 說左右側 unspecified 而去除這篇,就表示你有問,但對方沒有回,你還是不知道究竟他們是研究左邊還右邊。
當然,如果你要直接避開左右側 subgroup 分析也可以,但如果你研究數也不少,只是少一篇,而這個左右側分析又很精彩,選擇保留可能對你的文章幫助比較大。
同學,你上課後到今天才三週,已經快做完分析了,真的是很快。加油加油,希望盡快聽到你的好消息。
之後 revision 如果遇到困難,還可以繼續來 Office Hour 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