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知道要如何長大的自己
第一次接觸到新思惟是在 2014 年,醫院邀請蔡校長來分享醫學海報的製作,那是第一次見識到,原來不需要很大的組織,就可以把課程活動辦的實用而充滿細節,也知道公版 / 模板不一定是對的。
筆名:知道要如何長大的自己
第一次接觸到新思惟是在 2014 年,醫院邀請蔡校長來分享醫學海報的製作,那是第一次見識到,原來不需要很大的組織,就可以把課程活動辦的實用而充滿細節,也知道公版 / 模板不一定是對的。
作者:邱家佑 醫師(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首先感謝新思惟讓我有機會可以練習中文寫作,不然太久沒用中文寫長文,中文能力會變差。我參加過新思惟的三門課程,依序是《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跟《統合分析工作坊》,後兩者對我的影響比較大。
簡報課程是我第一個參加的課程,現在每 1-2 個月就會在科內簡報,應用新思惟化繁為簡的手法做得差不多就好,不求滿分,只要在同儕水準以上就好,簡報課程所學習到的東西,更應用在我寫論文做圖表的設計上。
作者:台中榮民總醫院 張硯程 醫師
在 2022 年末參加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我非常喜歡、也非常推薦這個課程,因為它從活動開始前到結束後的完整規劃,非常適合初學者,並且建立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社群。
新思惟團隊對於課程架構的用心,讓學員在工作坊的前中後都能獲得啟發。活動開始約兩週前便提供參考文章,讓參與者有充分的時間閱讀並思考,同時也搜集每個人的提問並在課程前統一回覆答案,在疑惑獲得解決的同時也能從別人的問題裡學習。
課堂中講解的議題廣泛,卻各個命中要害,絲毫不拖泥帶水,適當的休息以及貼心準備的咖啡點心,即使課程長達七個半小時也不容易睡著。
課後要求學生再次閱讀指定文獻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提問,並統整成「課後問答集」,鼓勵複習和反思,透過熟悉度的提升,進一步減少對寫作的恐懼,學員活動結束才想到的問題也能得到解答。最讓人驚艷的是,校長透過 Office Hour 提供售後服務,讓新手不再那麼害怕實際寫作遇到瓶頸卻無人可諮詢的窘境。
作者:台北榮總 骨科部 謝承穎 醫師
這次的工作坊,是我參加的第三個新思惟工作坊,當然,新思惟有一如既往的品質保證。比起之前上過的課,《統合分析工作坊》從命名開始就沒在跟你演的。當頭棒喝的跟你說,來就是為了要完成一篇統合分析。
課程設計也忠實的呈現了命名的宗旨,從早上到下午,每堂課分別的說明了一個個不同階段的步驟,而這些步驟組合起來後就成了一篇統合分析。以課程的實用度來說肯定是最棒的,幾乎沒有打高空的觀念介紹,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氣的技術分析。
尤其是講師們直接寫出一篇非熟悉領域的統合分析給你看,特別有說服力,直接打臉所有你可以找的藉口,殘忍的道出你寫不出來不是沒有能力,只是不夠努力。
作者:台中榮總 婦女醫學部 牛思云 醫師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近來受訓醫院的研究風氣盛行,目標不再只是追求病人數量,還積極鼓勵大家發表論文,去國外參加研討會,並有新的產出。
婦產科常需要在醫院值班,其實待在醫院的時間不少,但經常有突發的事情,導致時間變得零碎。常覺得自己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進入狀況太慢,可能是對自己研究的目標和架構不夠清楚,而無法有效的利用時間。
2023 年 1 月 8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曾秉濤醫師 / 蔡依橙醫師
全新教學設計、全新互動實作內容,2023 年首梯開放報名囉!
這次改款後的課程,是從根本開始全新打造的。
為了體現課程所教的技術,是初學者都能理解的方法,講師們離開了自己熟悉的次專科範圍,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從頭開始認識領域現況,並找到適合撰寫的主題,運用課程的教學內容,完成分析、寫成論文,並登在影響係數約 6 分的期刊。(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接著,根據這個過程中的各種觀察,把初學者容易卡關、可能會遇到瓶頸的部分,系統性整理成課程內容,用最方便理解的方式陳述,達成高效教學。
新思惟最著名的互動實作,一樣保留下來,並重新設計,同樣讓各位做完整篇論文的統計,畫出國際期刊與審閱者都愛不釋手的漂亮圖表。
從找題目、文獻評讀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對初學者比較困難的部分,通通都放進了這次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