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IRB

00_FB_innovarad_CHTse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686
2020 / 11 / 13

從無到有跑出統計圖表令人感動,但課後還要持續練習!

 

作者:台北榮總 胸腔部 睡眠中心 曾俊賢 醫事檢驗師

 

 

00_FB_innovarad_CHTse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686

 

 

不用送審、隻身就能完成,真的嗎?

 

「統合分析」,一個之前完全不知道的名詞,也沒聽過週邊的人提起,一開始甚至以為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統計方法,或是統計軟體。

 

記得第一次看到它是在新思惟的 Facebook 上,Facebook 在短暫的時間內,常跳出相關介紹文章,這個對我來說非常陌生的名詞,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在稍微對它一知半解後,準備要報名時,沒想到當時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梯次竟然額滿了,只好苦苦等待下次開課的機會了。等再看到這個梯次的開班資訊時,便馬上報了這次課程。

 

上課時,經由老師精闢的解說,讓我對於統合分析的認知從零到有。一個可能不用送審,或是只要簡易審核 IRB 的研究論文,是第一個吸引我的目光的地方。看到周圍的先進醫師們,為了送審 IRB 來來回回花費了許多的時間與心力,就讓我心生畏懼。再來是只要單兵就可以完成,對於我這個總是夜間上班生活的人來說,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與方向。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2020 / 11 / 13

為了職涯、更為了初衷,要產出自己的文章!

 

作者:台南市立醫院 胸腔內科 陳長宏 主任

 

 

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找回寫 paper 的初心

 

從事臨床工作已許多年,每次拿到了統合分析的文獻,通常只會看 abstract 裡的 conclusion,其他圖表大概只會看小正方形搭配短線在那邊移來移去,或是小圓圈在一個三角形裡面跑來跑去,抑或是一堆紅黃綠的馬賽克,meta-analysis 對我來說大概就只是這樣,只要照著 conclusion 裡面講的做就好了!

 

壓根沒想過自己能不能寫出這種文章,但畢竟現實殘酷,雖說在臨床工作上已有一碗飯可以吃,但是老闆還是想把你碗裡的飯慢慢挖走,讓你做更多的工作,而前輩們沉溺在「過往我們如何如何」的榮光中說教。如果有 paper 發表,不僅飯會被挖的少一點,也可以不用太鳥前輩(但還是要畢恭畢敬啦)。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20200705_22_Meta-analysis_20200705_0234
2020 / 7 / 9

可以不跑 IRB,對寫作的專注度,有極大幫助。

 

作者:匿名

 

 

01_innovarad_20200705_22_Meta-analysis_20200705_0234

 

 

運用課程所學,巡過文章,才能放心投稿。

 

這是第二次上新思惟國際的課程,也距離第一次參加已經三年了。在住院醫師階段,時間真的很有限,有太多的臨床工作需要學習以及熟悉,但也因為參加過《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最近也有寫出一篇文章投稿,當初上課的內容猶言在耳,印象深刻,要修改圖表的時候,都會想起蔡校長的專業分析,該怎麼樣編排圖片或是針對細節做處理,都是讓審稿者更願意接受文章的方式。

 

這次參加的理由最吸引我的莫過於「不用 IRB,在家都能寫出好文章」的標語。之前在申請院內研究計畫的時候,IRB 的繁瑣令人卻步,雖然很多主治醫師都說,「寫過就會了」,但我還是覺得行政流程很麻煩。最後當然還是有完全搞清楚要如何申請 IRB,但假如不需要跑這些過程,就能更專注在寫文章上面,似乎更吸引人!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uchang_Meta-analysis_20200705_1082
2020 / 7 / 9

能夠解決問題,才是優質的課程。統合分析這堂課,令人驚艷!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部 張育睿 醫師

 

 

01_innovarad_yuchang_Meta-analysis_20200705_1082

 

 

在今天課程前,我所認識的統合分析,是一門高深莫測、不易接近的學術領域。

 

但是可以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直接開始做研究,不需要撰寫 IRB 並苦苦等候審核,實在是很吸引人。因此,這次確定這個梯次的時間允許,就直接報名課程了!也特別感謝新思惟團隊安排排隊候補,並很幸運的等到名額,讓我可以及早上到這門實用的課程。

 

 

現階段最重要的:產出論文

 

動手實際操作及知道如何生產論文,遠比精通背後的統計理論還來得重要許多,至少對現階段的我而言是如此。

 

新思惟講師們生動的說明以及經驗分享,還有最重要的互動實作,都能讓人減少對於這個領域的陌生感。短短不到八小時的課程,點出了我們初學者所欠缺的地方,雖然最後仍然有問題沒搞懂,但上過新思惟的課程後,確實可以讓人對於生產出一篇 meta-analysis,有極大的信心。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705_0436
2020 / 5 / 11

2020 / 7 / 5(日)課程記錄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老年營養風險指標,對頭頸部癌的預後評估之統合分析,獲 Head & Neck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以修改版 mGPS 評估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Head & Neck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以 HS-mGPS 評估癌症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刊登!
[快訊] 裴善立醫師團隊,關於二氧化鋯與不銹鋼牙冠用於乳牙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使用經放射線處理之捐贈肋軟骨於鼻整形手術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營養狀態作為頭頸部癌症之預後預測指標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快訊] 楊政群醫師團隊,關於植入性胎盤患者以子宮動脈栓塞術減少手術出血之統合分析,獲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刊登!
[快訊] 楊政群醫師團隊,關於酒精燒灼甲狀腺囊腫與囊腫性結節之統合分析,獲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 CRP/Alb 對頭頸部癌症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Diagnostics 刊登!

 

 

2020 / 7 / 5(日)活動內容

2020 / 7 / 5(日)課程講者

2020 / 7 / 5(日)報名額滿

2020 / 7 / 5(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20 / 7 / 5(日)課程照片記錄

2020 / 7 / 5(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307_0984
2020 / 3 / 12

在壓力與挑戰圍繞的環境中,我找到了這盞明燈。

 

作者:三軍總醫院 麻醉部 黃仁智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307_0984

 

 

很高興能參加新思惟國際所舉辦的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即便是在武漢肺炎肆虐台灣的氛圍下,大家還是很踴躍的參加星期六一整天課程,更顯得課程的珍貴與重要。

 

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的場地規畫下,一整天上課下來,令人覺得非常輕鬆寫意,除了有好喝的咖啡可以品嘗,柔和的燈光、安靜的會議室品質,讓我感到頗具國際會議研討等級的氛圍,希望未來能持續舉辦,使整個團隊更帶給讀者或學員,更高層次的課程享受。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