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Funnel plot

01_innovarad_CCLee_Meta-analysis_20220416_0427
2022 / 4 / 21

來上《統合分析工作坊》,統計不求人、IRB 也不必擔心!

 

作者:林口長庚 神經外科 李丞騏 醫師

 

 

01_innovarad_CCLee_Meta-analysis_20220416_0427

 

 

2022 年 4 月 16 日這一天,大約隔了六年,再次來到集思會議中心,這些年的變化實在巨大(生兩個小孩、博班畢業、出國短期進修兩次、升等助理教授、買房等 XD),尤其在經歷了 COVID-19 之後,很佩服蔡校長始終如一的堅持與熱情。

 

在 FB 上追蹤新思惟已久,每每看到論文發表成績或是課程相關資訊,對於學員滿滿的收穫以及精彩的製圖都心生嚮往。課後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更開心能獲得製圖大獎

 

 

雖有發表,仍不想被統計或資源侷限。

 

其實我並非論文發表初學者,但產量不穩定,所幸以往還有不錯成績,去年也幸運得以申請院內晉升(希望會過 XD),但為何還選擇參加工作坊?就是因為臨床資源資料取得不易,從收集到分析到寫作完成,至少一年半載,更別說如果投傳統期刊,少則半年的往來才能發表 ><。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JYHsu_Meta-analysis_20210417_0366
2021 / 4 / 23

新時代醫師的必備學術起步武器: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高齡整合照護科 許晉譯 醫師

 

 00_FB_innovarad_JYHsu_Meta-analysis_20210417_0366

 

 

與同儕相比還缺少什麼技能,看新思惟國際推什麼課程就知道了。

 

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是目前研究起步者必須學習的一項利器。透過校長解說,為什麼要建造這樣的工作坊、創造理念是什麼。每一次工作坊,都很期待聽蔡依橙校長去述說自己的創建理念。

 

他說,因為要自己獨立收案,可能需要面臨 IRB 倫理委員會的冗長 仔細審查,也可能面臨研究資金不足的問題等等;至於其他路徑,過往可透過國衛院健保資料庫,針對一些議題去進行分析,但現在健保資料分析的門檻越來越高;而過去可能透過 case report 進行升等,但現在幾乎不被醫院所認可。在這樣的狀況下,如何讓自己可以符合升任主治醫師的條件,或讓有更多發表來爭取研究資金,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都是很重要的武器。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YRLi_Meta-analysis_20210417_1350
2021 / 4 / 23

醫學生也能親手做出投稿等級的精緻圖表!

 

作者:慈濟大學 醫學系 李宜融 同學

 

 

00_FB_innovarad_YRLi_Meta-analysis_20210417_1350

 

 

沒有資源的醫學生,要怎麼生出論文?

 

對於剛涉足醫學研究的醫學生來說,我們既沒有團隊,也沒有經費,更沒有研究設備與資源,甚至連發掘臨床問題的敏銳度也都還相當不足,這樣的窘境,說真的,要成功完成一篇單純的 case report 就相當不容易了,更何況是一篇 original article。

 

所幸近年來,meta-analysis 文體越來越蓬勃發展,meta-analysis 不需要一整天泡在 lab,也不需要臨床收案與 IRB 審核,只要有一台筆電,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獨自進行,再者,這種文體在多數期刊也都願意被作為 original article 刊登,這樣的文章,正適合無助且孤立無援的我們。

 

閱讀更多 »

00
2020 / 5 / 25

2020 / 5 / 23(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楊雨潔醫師、張維浚營養師

 

 

 

00

 

 

上課一開始,當我在開場介紹的時候說,下午 2 點時,大家都能在「自己的電腦」上,畫出 SCI 期刊能接受的統合分析圖表時,很多同學是半信半疑的。「我真的可以嗎?用我的電腦就可以嗎?」

 

不過,經過講師與助教們的協助,所有同學都做出了作品,部分同學還有時間檢查各種細節,並優化表格,然後上傳參賽。在自己的電腦上能看到跟國際論文一樣,甚至更好看的圖表,是很令人振奮的!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TsaiCH_Meta-analysis_20191019_0123
2019 / 10 / 24

講師們毫無保留的傳授秘訣!

 

作者:恩主公醫院 精神科 蔡昌恆 醫師

 

 

01_innovarad_TsaiCH_Meta-analysis_20191019_0123

 

非常有價值的一門課

 

這門課的講師是兩位具有實務經驗、曾經撰寫多篇 meta-analysis 的臨床醫師,對於想要開始寫統合分析的醫師們,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課程。

 

講師們從研究講題的發想、文獻搜尋的具體方式,包括如何使用資料庫(運用 50-200 原則)、使用適當的關鍵字、mesh term 以及初步篩選(運用 N-1 原則)、到文章投稿的建議與心法、設計風格的緣由,與所有應該注意的作圖細節等,感覺到毫無保留的傳授。

 

在互動實作部分,電腦的準備是讓我最傷腦筋的,因為長期使用 Mac 筆電,需要找來一台 Windows 筆電且具備新版的軟體,有點困難。不過現場工作人員很迅速的提供了備用筆電,讓我能夠順利進行實作。在 CMA 軟體實作上,則是將原始、自行填入的數據輸入、一步步透過特地步驟就能夠完成,相當清楚而且直觀。

 

閱讀更多 »

00_cover
2019 / 10 / 21

2019 / 10 / 19(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吳怡慧醫師、楊宗杰醫師

 

 

 

00_cover

 

 

經過早上的密集介紹,與中午的高強度指導,所有同學都順利做出 meta-analysis 的核心圖表,並實際操作過一次 CMA,知道自己在那邊會卡關,也由助教們即時協助,避開難關,走向成功!

 

投稿跟下棋一樣,少犯錯,就是贏。這次得獎的吳怡慧醫師、楊宗杰醫師,是兩夫妻一起來上課,上一次在 2016 年,也是兩個人一起來上簡報課。在課後的閒聊中,他們提到,預計兩個人同心協力,盡快寫出屬於自己的論文。

 

在欣賞兩位得獎的作品前,我們先一起來當 reviewer,給以下投稿的同學們建議。先試著自己想想,那邊還有改進空間,你會怎麼描述。然後看看我們的評語,練習對圖像的敏銳度。

 

開始囉。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