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醫學生

Meta-analysis_20230415_0539
2023 / 4 / 20

醫學生就做好準備,升級自己的研究力。

 

作者:中國醫 醫學五 周奕伶 實習醫學生

 

 

Meta-analysis_20230415_0539

 

 

我很榮幸能夠參加新思惟所提供的 meta-analysis 課程。在這個課程中,我學到了許多關於 meta-analysis 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

 

在上課之前,我對 meta-analysis 只有些模糊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楚它的定義和作用。

 

在實作的過程中,透過與老師們的討論,我更清楚了解 meta-analysis 將多個獨立的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背後的邏輯,從而得到更加可靠和全面的研究結論。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單個研究結果的局限性和偏差性,提高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新手入門首選,一窺統合分析論文的產出流程。

 

主題式的講座詳細拆解了 meta-analysis 的基本步驟和流程。

 

在進行 meta-analysis 之前,需要先確定研究問題、選擇研究對象、收集研究文獻、選擇符合條件的研究、提取數據和進行統計分析等步驟。其中,提取數據和進行統計分析是關鍵步驟,需要遵循嚴格的方法和標準,並注意統計分析的效應大小、信賴區間和異質性等指標。

 

然後,對 meta-analysis 的結果進行評價和解釋,並對結論的可靠性和應用價值進行討論。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212_0539
2023 / 2 / 17

醫學生也能跑出統合分析 SCI 等級的投稿圖表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王維祥 同學

 

 

meta-analysis_20230212_0539

 

 

統合分析不需要 IRB,可以省下很多麻煩。

 

我本身還沒有發過 paper,這次主要來的目的也是為了學習更多發論文的方式。

 

近年來統合分析是一個學術上的主流,證據等級力也是最高的,同時在發表前不需要經過人體臨床試驗委員會的審查,可以省下很多麻煩。

 

基本上能多久產生一篇完整論文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上,於是在上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後,我毅然決然報名了《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20221108_QA34
2022 / 11 / 8

問:我是 PGY(醫學生 / 護理師 / 技術師 / 藥師),英文也不是很好,專業醫學領域的單字也懂得不算多,真的有辦法寫出一篇 SCI 嗎?寫出來的那些人,他們特別聰明嗎?

 

 

20221108_QA34

 

 

答:(蔡依橙)

 

可以的,即使你沒有背景、沒有好老師指導,上過我們的課,有了整體架構跟概念,也實際操作過,之後又有 Office Hour 可以問,一定可以的。

 

我們的研究課程,之後成功發表的醫學生、PGY、藥師、護理師、技術師、獸醫師、牙醫師、中醫師、非醫學領域的學校老師都有。以下我舉一個例子,說明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校友中有一位護理師,上一次聯繫時,他已經有兩篇 SCI 刊登了,他來 Office Hour 問我的時候,有個問題我覺得直接幫他看原文比較快,於是請他傳參考文獻的 PDF 給我看。

 

傳來的 PDF 我打開,怎麼全是中文?詢問後才知道,他傳錯檔案了。又補傳一個原始論文 PDF 給我。

 

閱讀更多 »

00_FB_accpm_tengic_01_Meta-analysis_20210911_0285
2022 / 9 / 13

從對統合分析論文陌生,到能寫出一篇文章。

 

作者:奇美醫院 麻醉科 鄧宜家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鄧宜家醫師團隊,關於全身麻醉合併硬脊膜外止痛是否可減少認知障礙之統合分析,獲 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Medicine 刊登!

 

 

00_FB_accpm_tengic_01_Meta-analysis_20210911_0285

 

 

從會看到會寫,是很遙遠的一段路。

 

從醫學生時期到住院醫師階段,閱讀醫學文獻已經成為我們獲取新知的日常,但即使念過無數篇的研究論文,我仍然很難僅從閱讀中就學會,如何從無到有自己完成一篇論文。尤其身為住院醫師,除了要磨練臨床技能,還要熟悉專科的知識,常常一眨眼時間就過去了,幾乎很難空出完整的時間,來學習論文的寫作。

 

而對於不同的文章類型,也不是那麼的熟悉,尤其對統合分析這個類型,印象只停留在證據等級很高,但統計圖表複雜難懂,至於文章架構和如何自己撰寫,更毫無概念。剛好醫院邀請新思惟來舉辦《統合分析工作坊》,便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了。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730_0594
2022 / 8 / 5

原先對統合分析感到畏懼,然而講師的指導就像指南針!

 

作者:成大醫院 張庭瑜 醫師

 

 

Meta-analysis_20220730_0594

 

 

其實從醫學生時期就常常在醫院當中聽到新思惟,但是礙於價格,即使被內容說服了也沒來上課。這次很幸運是受醫院主任器重,願意全額贊助才有機會來感受新思惟。

 

 

統合分析是個好工具但難入門,課程重點解析。

 

在見習時統合分析研究就已經蔚為流行,研究團隊亦有學長以統合分析為主力,然而每週進度報告光是專有名詞和圖表,對我而言都是似懂非懂的狀態,更不用說獨立完成一個統合分析研究。

 

不過在張醫師「那些重要的專有名詞」這堂課中,老師直接整理出類別變項應該看 OR、RR,連續變項應該要找 SD、 SE,為什麼 Fixed effect 大概是完全用不到。而且,老師不花很多時間深入每個統計名詞的意義,不會讓人失去專注力。就如蔡校長在上課前所述「如果目標是採到香菇平安回家,就不需要知道樹冠層分幾層。」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TLLiu_Meta-analysis_20220730_0375
2022 / 8 / 5

一套完整的系統性學習歷程,讓我明白課程價值。

 

作者:林口長庚 教學部 劉姿琍 醫師

 

 

00_FB_innovarad_TLLiu_Meta-analysis_20220730_0375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在醫學生時期,常常需要在晨會分享期刊,一開始總是新手,所幸有許多前輩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才讓我得以有系統地拆解作者的想法分享給聽眾。

 

那麼,論文的撰寫呢?在報名課程之前,內心其實有許多的掙扎,對於一個剛出社會的學生而言,工作坊的費用實在驚人,也讓我觀望許久,遲遲不敢邁出那一步。然而,看到許多前輩的好評,還是決定咬牙報名,當作給自己的第一筆投資。

 

 

每個人的時間有限,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學習與發表。

 

當我馬拉松式地上完整天的課程,才明白課程的定價十分合理,除了師資都有豐富的經驗、手冊也會一步步地帶你完成基礎的圖表。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