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國際

00_20180826_radar
2018 / 8 / 27

2018 / 8 / 26(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1_20180826_rada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1 分,最高達 4.91 分,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主治醫師佔 47%,住院醫師佔 22%,醫學生 3%。藥師、醫檢師、護理師、博士生、助理教授等,合計 28%。
  • 參加學員中,67% 尚未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
  • 老朋友 30%,新朋友 70%。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

 

但現在,我們已經度過了摸索期,整合過往經驗,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閱讀更多 »

01_Clinical_Psychiatry_TsengPT_28_WuMK_01
2018 / 6 / 13

[快訊] 曾秉濤醫師、吳明恭醫師關於網路成癮與自殺議題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刊登!

 

 

01_Clinical_Psychiatry_TsengPT_28_WuMK_01

 

 

文章介紹

 

隨著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等科技產品的普及,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現象開始被提出與討論,但網路成癮是否為一種心理疾病在學界仍存在爭議、尚未有定論。

 

網路成癮會打斷個人的時間利用、干擾作息、甚至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譬如有研究顯示中高度網路成癮風險的學生較易有抑鬱症狀,亦有文獻探討網路與自傷、自殺是否有相關性存在。

 

為了統整目前文獻中關於網路成癮與自殺(suicidality)的最新發現,作者團隊以統合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校正包含抑鬱症狀等可能的干擾因素後,分析結果顯示網路成癮與自殺的增加有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篇論文刊出同時,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的 Psychiatric News Alert 部落格立即引用此研究成果發佈了專題報導,提醒大家注意此現象。

 

閱讀更多 »

01_CLIP_Clinical_Psychiatry_TsengPT_share_28
2018 / 6 / 13

突發奇想的投稿選擇,竟變成美國精神醫學會專題報導!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吳明恭醫師關於網路成癮與 suicidality 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刊登!

 

 

01_CLIP_Clinical_Psychiatry_TsengPT_share_28

 

 

「網路成癮」議題正夯,幾乎人人隨時都能連上網路、在網海中悠遊,也因此新聞常報導低頭族導致交通事故等意外。

 

但是「網路成癮」在精神醫學界尚未有共識,究竟怎樣程度的著迷才能稱為網路成癮,不同研究機構有不同看法,更遑論網路成癮的成因、治療策略。

 

閱讀更多 »

00_CLIP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0909
2018 / 6 / 13

跨界合作的成功實例,研究再創佳績!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大腦白質病變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Neurology 刊登!

 

 

00_CLIP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0909

 

 

在開始進行這篇研究之前,我已經順利完成許多篇跨界研究(包括骨科rotigotine 改善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而且手邊也有許多跨界研究正在進行。

 

坦白說,這篇研究之初,我相當沒有信心,因為其他篇研究都是採用熟悉的統計模式:盛行率的差異、治療前後嚴重度評分的變化,或是某些檢驗數值的治療前後差異。

 

這次的主題牽涉到影像學的參數差異,且每篇研究使用的參數又相差甚遠。以前,我對這些參數實在一竅不通,頂多知道如何辨別腦部中風與腫瘤,要明白這些參數的數值意義是什麼,這非常困難!

 

閱讀更多 »

00_mepa_FB_Meta-analysis_20180526_0564
2018 / 6 / 13

好題目就在你身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吳孟霓醫師與曾秉濤醫師關於 rotigotine 治療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之統合分析,獲 PLOS ONE 刊登!

 

 

00_mepa_FB_Meta-analysis_20180526_0564

 

 

同學們上課常常問到我一個問題:「要怎麼樣做,才能很快找到有趣,且能夠順利執行的主題?」

 

每次我被問到這個問題,腦海中就會想到一個畫面:蔡校長曾經說過,以前他很喜歡投資自己,因此他在學生時代就買了平板,接上無線網路,當台上老師在講課時,自己就在台下用 Google 查詢最新資訊,印證老師說的內容。

 

閱讀更多 »

00_clip_FB_Meta-analysis_20180526_0452
2018 / 6 / 13

從「點線面體」,讓你打開研究的視野。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rotigotine 治療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之統合分析,獲 PLOS ONE 刊登!

 

 

00_clip_FB_Meta-analysis_20180526_0452

 

 

這是相當值得紀念的一篇文章,因為這篇文章是我在睡眠醫學領域統合分析研究中的第一篇(雖然不見得是最早被接受與上線的)!

 

就好比是一連串反應的 trigger point,透過這篇文章,我開始逐漸串聯在睡眠醫學訓練中學到的各種睡眠疾患,並且針對此開始做統合分析研究。

 

如同我在 rotigotine 與夜間肢動症(periodic limb movement in sleep,簡稱 PLMS)的另外一篇心得提到的一樣,我從 rotigotine 對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療效的這篇文章開始,延伸到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症常見的其他共病現象,接著擴展到其他睡眠疾病的治療,與更加複雜的共病。

 

由一個點延伸到一條線,由一條線擴展到一片面。事實上,這樣的操作方式就如同我們做研究一樣,勢必會先從自己有興趣的題目開始鑽研深究,接著在深究過程中,會注意到其他相關而且有興趣的議題,因此我們就會延伸研究主題,擴展到其他相關領域,最後在這些領域中認識更多學者,達到互相合作、聯手的網絡系統。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