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PubMed

Meta-analysis_20230611_0573
2023 / 6 / 19

2023 / 8 / 20(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3 年 8 月 20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Meta-analysis 作為一種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文體,只要有能連上網的電腦,就可以進行文獻收集與寫作,是許多缺乏資源研究者在這個時代的機會。然而剛接觸統合分析的新手,對於主題怎麼訂、文獻怎麼找,甚至是和一般文體有何不同、有什麼須注意的,難免產生許多疑問。

 

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由具多篇統合論文發表經驗的講師們打造課程,以資深研究者與審閱者的經歷,來提點論文投稿中需避免的錯誤;講師和助教們更設身處地,攜手踏入不熟悉的新領域,以新手身分運用課程內容,從頭發表全新論文,再將成功發表於約 6 分期刊的論文,融入課程教材與教學設計。(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撰寫一篇統合分析論文的流程,從找題目、評讀文獻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初學者容易卡關的部分,課程中皆會分享。我們用最好懂、最有效率的課程設計,協助學員快速學會,而新思惟工作坊最著名的互動實作,更要讓學員能在課程當天,親手跑出統計,做出高品質的投稿等級圖表!

 

為了協助學員走完發表的最後一哩路,新思惟更推出每週一次的蔡校長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協助學員解決課後卡關問題,邁向成功起步。多位校友認證相當有幫助,不僅限於醫師,各行各業的校友都有發表實績!

 

 

 

 

 

立即報名 8/20(日)

閱讀更多 »

QA87
2023 / 5 / 8

問:發現前人的研究有錯,應該指正嗎?

 

 

 

QA87

 

 

問:校長好,我正在寫自己的臨床研究,回顧文獻寫 discussion 的過程中,我發現前面有一篇重要的研究,作者在數據處理上應該是出錯了,導致方向相反,結論也不對。我可以寫 letter to the editor 去反應嗎?我寫作自己的文章時,可以在 discussion 說明他們的錯誤,以及我們研究對數字處理的正確性嗎?

 

問:校長好,我做統合分析時,找到一篇幾年前其他團隊做的統合,但仔細分析原始文獻,發現他們數值抄錯了,而且計算上也有很多錯誤,我這篇 updated meta-analysis 需要在 discussion 處說明之前統合的錯誤,然後提到我們這篇把錯誤都更正了嗎?

 

答:(蔡依橙)

 

這兩個同學的問題都很類似,就是在仔細處理文獻的過程中,發現前人的文章有錯,而我們該怎麼反應或投書。

 

閱讀更多 »

QA_82
2023 / 5 / 2

問:科內的長輩跟我說,OA 是一個商業上的騙局,叫我們要投傳統期刊,否則以後雜誌社收掉,學術研究成果也會消失,真的嗎?

 

 

 

QA_82

 

 

問:科內的長輩跟我說,OA 開放取用其實是一個商業上的騙局,是來詐騙需要論文發表的研究者,這種明顯不公不義的事情之後會消失,叫我們要投傳統期刊,否則以後刊登在 OA 期刊的文章,隨著雜誌社收掉,就這樣消失了,非常不划算。想問學長的是,如果期刊消失或下架之後,我的學術研究成果也會消失嗎?

 

答:(蔡依橙)

 

這個問題有蠻多的認知錯誤,我慢慢一個一個說明。

 

閱讀更多 »

2023 / 4 / 25

問:關於統合找題目限縮範圍的技巧!

 

 

 

 

QA_80

 

 

問:校長,我找到一個統合題目想做,PubMed 上有以 A 藥做甲症狀跟乙症狀治療的統合,他是收 RCT 跟非 RCT。如果我用 A 藥進行甲症狀的治療,然後只收 RCT,這樣的文章可行嗎?

 

問:校長,這幾天找了一些主題,但似乎還沒有找到合適的題目。比較熱門的題目,剛好近期都有 meta-analysis 出刊,不然就是沒有足夠的 RCT,得往 observational studies 去找,或是再多想想別的題目。請問有什麼建議嗎?

 

答:(蔡依橙)

 

這兩位同學問的問題都跟找題目有關,適合一起合併回答。我把給他們各自的答案,合併整理在這邊。

 

找題目是整個統合分析過程中最獨特的一環,因為後面的工作全部是線性的,一分努力一分收獲,你只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一步一步地去前進,就算遇到卡關,清楚定義問題,來 Office Hour 問,或者是網路搜尋,都可以解決。但是找題目這關,他就會有點像是量子力學,需要跳躍一個很明顯的能階。

 

如果找到題目,我通常會很興奮,快點下載全文,萃取出數字來畫出第一張 forest plot,讓自己看到論文完成時最重要的一張圖片,激勵自己向前。

 

閱讀更多 »

QA_39
2022 / 11 / 18

問:做統合論文時,有沒有推薦使用哪個工具,適合進行文獻搜尋標記,甚至還能與團隊協作討論?

 

 

QA_39

 

 

問:我正在做統合,不過在閱覽全文,決定要不要收錄時,是用 PubMed 先把全文下載、編號,然後在 Excel 中一一記錄排除的理由,感覺非常費工,跟團隊夥伴共享討論也不方便。請問老師有比較快的做法嗎?例如 EndNote?

 

謝謝校長提供 Office Hour 這個售後服務,好棒喔!我也要用這個來督促自己文章進度😃

 

答:(蔡依橙)

 

這部分的確很辛苦,不過我自己通常在這邊不會邊做邊跟夥伴確認,而是我自己會全部做好,但把比較有爭議的文章做記錄,然後列表。通常是等畫出 forest plot,而且整篇文章主軸差不多時,才會請共同作者,獨立再做一次搜尋、收錄、資料萃取、統計製圖等,然後討論並形成共識。

 

EndNote 當然好,是共享文獻很好的工具,尤其是分類功能,我會分成幾個資料夾,讓共同作者們一目了然。例如:核心收入文獻、重要排除文獻、統計方法論、背景與討論用等等。

 

閱讀更多 »

20220913_QA_26
2022 / 9 / 13

問:所有的研究主題都適合統合分析嗎?如何確定想到的題目適不適合統合分析?能否在一開始就發現問錯問題?

 

 

20220913_QA_26

 

 

答:(張凱閔)

 

如何快速評估值得寫的統合分析主題,第一是利用 PubMed 或其他搜尋引擎(如 Embase),將想要做的主題關鍵字鍵入,看是否已經有相關的 meta-analysis。

 

如果有,且這個主題並沒有多餘的 subgroup 或是 secondary outcome 可供分析,建議就不要投資太多時間;若這個題目沒人做過,也要看是否有足夠的研究,以及適當的結果變項,來進行統合分析;若這個題目很熱門,沒有人做過可能不容易,這時候就要看是否最近有新的研究,能夠讓原有的證據更完備,這樣才有發表的空間。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