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中榮總 傳統醫學科 楊雅媜 醫師

資源少,如何拿出證據力?
從喜歡臨床照護的醫院訓練,也漸漸感受到,醫療需要根深柢固的實證醫學作為基礎,數字會說話,許多單一病例的成功,或許可以創造個人的神話,卻不能讓治療關鍵經驗被傳承。
但是做研究?毫無頭緒,只能看懂 paper,卻不知道搜尋以及寫作技巧,在研究資源相對少的科別,要如何有證據力的與其他科別的醫師對話,用數字說服,絕對優於以文字溝通。

作者:台中榮總 傳統醫學科 楊雅媜 醫師

從喜歡臨床照護的醫院訓練,也漸漸感受到,醫療需要根深柢固的實證醫學作為基礎,數字會說話,許多單一病例的成功,或許可以創造個人的神話,卻不能讓治療關鍵經驗被傳承。
但是做研究?毫無頭緒,只能看懂 paper,卻不知道搜尋以及寫作技巧,在研究資源相對少的科別,要如何有證據力的與其他科別的醫師對話,用數字說服,絕對優於以文字溝通。

作者:南基彰基 內科 陳昶華 醫師

在上新思惟的課程以前,就知道這堂課是「實戰」,不講太多理論,就是要把我們教會 meta-analysis,抱著希望自己可以「學會」與「可以寫出像樣的 meta-analysis 文章」的心情來上課!
以前,讀完 meta-analysis 的書,帶著「看完棒球大全還是不會投球」一樣的感觸與遺憾,現在,帶得「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那裡」的信念與熱忱,來學 meta-analysis!這堂課七小時,真的是毫不保留地傳授功力!
新思惟的課程安排,在課前提問和解答、在課中內容的編排、在課中互動實作,都能感受到每位老師的用心!(有一段小插曲,上完課當天回到家中,發現急著趕車回彰化,竟然沒仔細看就收線材,拿到新思惟的網路分享器,第一時間趕快跟校長連繫。)
當天晚上在家就做起功課,搜尋好主題,題目已經準備開始寫了。過幾天把文獻搜尋跟初步的 review 做完,準備等拿到正版 CMA,就能開始跑統計了。


2018 年 8 月 26 日(日)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無資源起步,確實有校友成功發表 SCI 論文的工作坊!好評不斷持續加開!初學者就能畫出圖表!
[快訊] 雷偉德醫師以統合分析研究探討 probiotics、prebiotics 與成人接種流感疫苗效用之論文,獲 Nutrients 刊登!
準備好的人才會遇到機緣,也才抓的住機會。(雷偉德 醫師)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18 年 8 月 26 日(日)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快訊] 李蒔青醫師團隊,關於身心介入療法對免疫與神經內分泌功能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Healthcare 刊登!
[快訊] 李蒔青醫師團隊,關於葡萄膜炎和未診斷脊椎關節炎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對審閱者意見置之不理,accept 就差臨門一腳?(李蒔青 醫師)
[快訊] 李蒔青醫師團隊,關於血中 IgG4 用以診斷自體免疫胰臟炎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在這個時代,沒資源的醫師,也能學術起飛!(李蒔青 醫師)
[快訊] 林煥然醫師團隊,關於持續正壓呼吸,能否降低睡眠呼吸中止患者之中風機率的統合分析,獲 Sleep Medicine Reviews 刊登!
[快訊] 張尹曦醫師團隊,關於嬰兒型點頭痙攣的治療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Annals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Neurology 刊登!
2018 / 8 / 26(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