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01_mepa_agg_ptt_23_share_meta-analysis_20170311_0463
2018 / 4 / 11

主動出擊,邀請最關鍵的人!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周邊 IGF-1 濃度與譫妄發生率之統合分析,獲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刊登!

 

 

01_mepa_agg_ptt_23_share_meta-analysis_20170311_0463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與 delirium 關聯性的這篇文章,是我們睽違已久的 biomarker(泛指可協助診斷疾病的某特定檢驗數據)的文章,這篇文章最早是由我的好朋友們(DJ Li 與 CS Chu)提出研究構想,接著由我協助後續統計補充與修改完成。

 

閱讀更多 »

01_clip_agg_ptt_23_share_meta-analysis_20170311_1062
2018 / 4 / 11

臨床研究,要怎麼與「同科系」成員合作?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周邊 IGF-1 濃度與譫妄發生率之統合分析,獲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刊登!

 

 

01_clip_agg_ptt_23_share_meta-analysis_20170311_1062

 

 

隨著醫學研究越來越熱門,臨床醫師如果想要單打獨鬥,成功機率想必會越來越低。因此新進的臨床醫師,如果想要有好的研究發展,勢必要試著與其他成員合作,許多學員曾經問我,究竟該如何和其他成員合作,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討論到如何和其他不同科系同仁異業合作的範例。

 

今天我在這邊用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個同科系同業合作的心得。

 

閱讀更多 »

00_mepa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0318
2018 / 4 / 11

如何第一次跨界合作投稿就成功?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遠端橈骨骨折徒手復位止痛方式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0_mepa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0318

 

 

常常有同學問我,要如何和其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篇好的 meta-analysis,今天這篇文章誕生的過程,恰恰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閱讀更多 »

00_CLIP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225
2018 / 4 / 11

老舊且小眾的主題,如何登上國際期刊?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與陳昱斌醫師探討遠端橈骨骨折徒手復位止痛方式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0_CLIP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225

 

 

如果要說 meta-analysis 對我最大的意義或價值,我想,用這篇文章當例子是最好不過的,這篇文章是我大學時代的好朋友昱斌,和我一起共同完成的一篇 meta-analysis 文章,在這篇文章裡面,我們探討 hematoma block 這個傳統的 procedure 改善疼痛的效果,這在骨科的世界是非常基礎的技巧,基本上已經沒什麼人在討論,而我們就是從這裡面發現新契機,找出新的生命。

 

閱讀更多 »

01_mepa_innovarad_scientific_reports_ptt_20_share_meta-analysis_20170806_504
2018 / 4 / 11

找不到研究靈感?你只是忘了曾有的回憶!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兒童 ADHD 與周邊血液鐵質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mepa_innovarad_scientific_reports_ptt_20_share_meta-analysis_20170806_504

 

 

上課的時候,我們常被學員問到,要怎麼樣才能常常有新靈感,找出有創意又有機會發表的主題,事實上,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但是也很難回答得好。

 

今天我舉一個例子,試著讓大家從這個例子裡面獲得一些啟發。

 

閱讀更多 »

01_clip_innovarad_scientific_reports_ptt_20_share_Meta-analysis_20180311_0227
2018 / 4 / 11

投稿的過程,就是你和 reviewer 交流的過程。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兒童 ADHD 與周邊血液鐵質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clip_innovarad_scientific_reports_ptt_20_share_Meta-analysis_20180311_0227

 

 

在撰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已經有一些文章被刊登過。每一篇文章雖然不能稱為非常順遂,但是往往 reviewer 的問題,都能在一兩次的來回審稿中,就順利處理完畢,包括之前投稿某 2 分雜誌時,遇到 reviewer 提出將近 20 幾個問題(我不敢去數究竟幾個問題,實在太痛苦了,不過光是複製貼上這些問題,就用去了 Word 檔案的 15 頁),最後還是用短短 31 頁的 Word 檔,順利滿足了 reviewer

 

閱讀更多 »